我的散文观

我的散文观

死君散文2025-11-08 00:35:42
我的写法是很随意的。随意和随便不同。意在前边跑,笔在后边追,就是随意。套用刘勰的一句话,叫做随心宛转,与情徘徊。像漫天的雨水落在山坡上,水朝哪里流,全决定于山势。汹涌起伏的心情就是这高低纵横的山势。我崇尚自由,崇尚自然,总觉得心灵之水本身就够美的,在那儿汪着亮着滋润着,一路跳跃着,欢叫着,没有必要再搞什么包装。
我国文章之学博大精深,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等手法几乎开篇可见。托物言志在出了许多精品的同时,也有相当的机巧、生硬之作。另一方面,对一个现代人而言,能“触景”的机会真的是太少了。我们一方面开放着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涵养心灵的环境却日趋单调和封闭。而人只要活着,情就不会断流的。意之所往,言之所从,情之所在,文之所生。春花烂漫,夏雨磅礴,皆物性使然。
苏东坡论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作文之道,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生活本来是散散漫漫的,文章也该是散散漫漫的。”这正如喝酒,既不要强饮,逞一时之能;又不要过分“苛求”自己,谨小慎微,畏首畏尾,做“套中人”。要喝得“写意”一点,顺其自然,酒至半酣,嘎然而止。岂不快哉!
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意思要诚恳,文章要平淡”,兴致所至”,既无动力,又无压力,写得“玩玩”,“展示”一下自己。《高级汉语大词典》里对于“散文”二字是这般解释的:1、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2、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这样的解释,也就是说散文的一般概念,我想大多还是认同的。而仔细琢磨,不难发现,散文刻意强调的是针对“套式”文章的解脱束缚的最大反抗形式,那就是精髓里的自由。而散文的写作意义便在于此,即更自由、更充沛、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觉,并在有意无意间,完成某种(些)精神的显达和传承。这也恰恰是散文的最大魅力之处。
散文的散,不在文字的纵容散漫。若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天马行空,一味凭直觉写就的文字,不能称之为“真自由”。自由的意义,在于思想凝炼时,文笔锻造后,对于思维的自如把握和裁剪,对于文字的灵活释放和拾掇,文笔的恣意散漫,难离主题评说,想象的纵横跳跃,终有神韵的牵扯。这也正是散文写作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真意蕴。
散文之骨,在巧在精。 散文之肉,在美在匀。 散文之神,在气在韵。
 何谓散文之骨哉?文章架构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谋篇布局。很多人对架构上对此有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既然“形散”,那好象散文就不注重布局,而是信马由僵,笔随意扯。而我不以为然。一篇好的散文,必须有精巧的构思,正如女子要有好的身材一般,非常重要,否则比例失调,或是大大咧咧,便纵有最美的文字或文意,也不好判其为美文了。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便应该知道散文虽不强求文字之韵,但永不失其神态意韵。散文应该有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懂得承转组合的优点,明晓文理布白的妙处,散文必然突现曲线玲珑的美丽。正如古诗,无论五言七律,词牌曲调,都讲究个承转起合,讲究个平仄韵律。也就是说,文章要有“行气”,要有“神韵”,正如女子的“气质”一般,妙处在于感觉,在于顿悟,在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或清新或淡泊或浓烈或挚热,嘻笑怒骂也好,热嘲冷讽也好,这股或“荡然”或“飘逸”或“灵秀”或“端庄”之气,妙就妙在不可言说。
这主要表面在文章内容的取舍和文字表达的简繁。如你所知,阅读的快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文字修饰的程度。所以别忘了给语言美容,“浓装淡抹”也好,“素面朝天”也好,关键是要懂得恰当修饰。散文表达上,我们容易描述一段,然后述情一段,而且一不小心,就张扬得没边没沿,非常令人不好意思。这正如不会化装的女子,把嘴唇涂得血红不算,还时不时吡牙咧嘴,露出一口参差不其的氟斑牙那样吓人。我说虽然散文和随笔需要那种极大的心灵自由空间和空前和谐的社会氛围。但是同时散文和随笔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一般写这种东西完全是真情的流露。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