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滕子京

遥想滕子京

揽名责实散文2025-03-27 10:23:19
春夜,路过铁牛广场,远处被灯链勾画得流光溢彩的越王楼在灯火辉煌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壮丽,夜风拂耒,不禁浮想联翩。忽然想起了我曾游览过的另一座名楼:岳阳楼;也想起了历史上一个官场中的人物: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
春夜,路过铁牛广场,远处被灯链勾画得流光溢彩的越王楼在灯火辉煌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壮丽,夜风拂耒,不禁浮想联翩。忽然想起了我曾游览过的另一座名楼:岳阳楼;也想起了历史上一个官场中的人物: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
几年以前,我因去湖南出差,在客轮停泊岳阳城陵矶码头时(因有半天时间停留),曾乘当地的旅游客车前往岳阳楼和洞庭湖游览,顺路还逛了当地的庙前街。记得当时的岳阳楼虽然雄伟,但和我们绵阳现在的越王楼相比却差距甚远,无论规模和建筑格局、气势都远不如越王楼。只是名气很大。所以后人评价说:岳阳楼是滕子京典型的政绩工程。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翼然,远远望去,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全楼高约30多米,只有越王楼的三分之一。但岳阳楼真正闻名天下,却是因为当时的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俺的一篇《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九百多年前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和岳州知府滕子京的知名度直线上升直至“名垂青史”。
重修岳阳楼的这一年是公元一千零四十五年。滕子京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来到巴陵岳阳的。三年前,滕子京还在西北的甘肃泾州当知州。那是个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之地。这年9月,西夏大举攻宋,宁夏定川寨一仗,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横飞。滕子京镇守城池,手中兵卒无几,“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会范仲淹引番汉兵来援”。之后,他动用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祭奠荚烈,抚恤遗属。事隔一年,便有人弹劾滕子京滥用公款,“其间数万贯不明”。于是,“泾州过用公款案”闹得沸沸扬扬。幸得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方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就有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这地方怎么就成了贬官们的钟爱之地?上自屈原数起,涉足岳阳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贬迹。无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也好;“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好,只要贬官们踏上岳阳这块土地,总是文思泉涌,佳作叠出。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一拨拨朝廷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的时候,巴陵的山捧着它,洞庭的波含着它,分明就铸成了岳阳城头一块块苦涩的砖石,从屈子一直垒砌到今天。
那么,滕子京为岳阳留下了什么呢?他留下了一座岳阳楼。
那岳阳楼上写着“不以物喜”。他是不以物喜的。他在岳阳的3年,承前制,重修岳阳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拟筑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岳阳楼上还写着“不以己悲”。他又何尝以己悲之?一个负罪的贬官,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当可消沉,论哀怨亦可悲之,而这位滕公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不喜不悲,不艾不怨,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治政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此种襟怀,问谁领会得来!史籍记载:当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也只是“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可见其忍辱负重仍然勘于政绩的惨淡心境。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凭栏大恸十数声”是何等的悲怆,何等的壮烈!岳阳楼是重新耸立起来了。设若没有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何来此大观?没有滕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又何来“先忧后乐”的《岳阳楼记》传诸后世?范仲淹是“先忧后乐”精神的宣扬者,滕子京何以不是这精神的践行者?滕子京谪守岳州3年,于庆历七年初调任苏州,离开岳阳3个多月之后不幸病逝于苏州任所,时年56岁。《宋史》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宗谅(滕子京,名宗谅,宇子京)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这便是一个受诬贬官的结局。可悲的是,当年弹劾滕予京的那个人,受命“审讯”此案,他的调查结果却是“滕子京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已”。遥想滕子京!让我想起了刻在岳阳楼上的那半副楹联:“一楼何奇,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泪下。”历史对滕子京自有公正的评价……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