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行
游世博,是在2010年8月28日至29日两天,跟的是旅行社。28日早上5点出发,中午12点到上海,距离并不遥远。世博园位于黄浦江两岸,卢浦大桥飞架南北。世博园不同方向共有13个入口,我们选择从后滩8号门进园。观博两天,每一天的感受都不相同。第一天的感受就是:世博就是排队。在从停车场到世博园这段路上,如果从空中航拍,估计是蔚为壮观,人山人海涌向世博园,就向海啸一样,呼拉呼拉的。人群中有老人、有孩子、有女人、有男人,有不同肤色、不同层次的各种人。我在想,我们去看什么呢?每一个人都去看什么呢?在中国,猎奇、从众的心理,是那么地明显。入园处,设有两道槛,第一道是预检,第二道是安检。预检是武警值勤,安检更为严格,与上飞机的程序相同。在安检口,设有弯弯曲曲的护栏用于排队,以便缓解拥挤,安检区上空悬有很多喷水雾的龙头,用来降温,据说这也是本次世博的创新设施。进了园,各行其是,相反我们却不知从何看起。还是孩子她妈聪明,先从问讯处拿了张免费地图,然后我们就有了行程指南。由于八号入口与非洲广场相邻,我们首先就进了很多非洲小国小馆。孩子花30元钱买了本“世博护照”,于是从每个馆里出来时也挨个儿在护照上盖章,孩子可能以为世博就是盖章。由于开始就抱着多进馆不吃亏的“小家子气”逛博,所以第一天上午进了很多乏味的小馆。中午时分,决定调整心态,改进大国馆,接下来进的稍大一点的就是波兰馆,我的乖乖,一排就是2小时,进园时花十元钱给孩子买的小板凳终于派上用场,波兰馆没有给人以新奇感,大失所望。于是我们决定,凡是需要排2小时以上的馆一律不进,只看外观,照个相,就走人,节约时间力争走遍整个世博园。就这样,第一天观博,进了很多馆,但都没有留下印象,感觉自己沦为看热闹一类的走卒。最想看的中国国家馆、中国台湾馆,由于需要预约,也没看成。晚八点半,暂离世博园,夜宿上海农村江南长兴村酒店。
第二天早上九点多就进园了。我们这次变聪明了,先排队看一个大国馆,首选的当然是美国馆。看了美国馆,感到震憾。美国馆,给游客依次安排看三个专题片,第一个片子是介绍美国人学说汉语的情况,很好玩。第二个片子反映美国的价值观和如何培养孩子,看后引人深思,奥巴马在片子里说,美国是移民社会,培养的是多元、乐观的价值观。美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输出价值观,固然令人生厌,但乐观一说,很有借鉴意义,一切皆有可能,人为什么要悲观呢?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美国人注重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人偏向于实用能力的培养,这大概是区别之一。片子里,美国孩子画了个风能电话、画了个人躺在云彩上飞翔的图案,孩子们头脑里没有一点框框。第三个片子描写一个女孩如何改变身边的城市风景,很有趣味。接下来,我们转悠了很多包括联合馆在内的馆,总之孩子的护照上共有47页,盖了35页的印章,表明我们去过35个馆,呵呵,成绩还是不小的。第二天观博的感受就是:看世博,还是要看大国馆。
游览世博园的体会里还要记上一笔,就是如何就餐问题。园里有各国小吃,如何要是一一偿遍的话,估计要花不少钱。其实外国的小吃也就是那么回事,价格标签上歪歪扭扭地写着阿拉伯数字和RMB字样,不排除有赚一把的嫌疑。园里的中餐馆物美价廉,吃饱、吃好还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世博园里“直引水”设施的设计很有趣,游客不需要带杯子,只要有“嘴”,到世博园就可以喝到水。
记叙成文,以示留念。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