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中白日梦
聊斋卷之四有一篇《凤阳士人》:凤阳一士人,负笈远游。谓其妻曰:“半年当归。”十余月,竟无耗问。妻翘盼綦切。一夜,才就枕,纱月摇影,离思萦怀。方反侧间,有一丽人,珠鬟绛帔,搴帷而入,笑问:“姊姊,得无欲
聊斋卷之四有一篇《凤阳士人》:凤阳一士人,负笈远游。谓其妻曰:“半年当归。”十余月,竟无耗问。妻翘盼綦切。一夜,才就枕,纱月摇影,离思萦怀。方反侧间,有一丽人,珠鬟绛帔,搴帷而入,笑问:“姊姊,得无欲见郎君乎?”
故事由此开始。
文中的丽人,热心助人,又丰姿骚人。她一面帮助思念丈夫的妻子寻夫,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功利,完全是一副古道心肠。又一面在人家夫妻见面后,笑语喧阗,弄首搔姿,与士人勾勾搭搭,并且最后真的俩人“断云零雨之声,隐约可闻;猥亵之状,尽情倾吐。”致使妻子愤懑欲死。最后自己的兄弟三郎来到,“举巨石如斗,抛击窗棂,三五碎断。”替自己的姊姊泄了胸中嫉恨,但不幸的是,三郎行动过激,竟然将姐夫砸破脑袋,性命不保。
妻子惊醒,原来不过是南柯一梦。尤为怪异的是,士人第二天即回家,三郎来谈天,三人竟然做了相似的梦。只是不知道梦中的丽人是谁。
1、做了一个春梦
还能是谁?
丽人是凤阳士人的妻子。
丽人是凤阳士人的妻子的影子。
丽人是士人妻子隐秘的性压抑的梦中映射。
礼教的禁锢,约束着士人妻子的春梦,但这并不能妨碍她将自己春情转移到一个假想的丽人身上。看看文中丽人在酒局中浅吟低唱:
“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
丽人自谦,这不过是“市井里巷之谣,不足污君听。然因流俗所尚,姑效颦耳。”
这确实是市井里巷之谣。
但这不正是士人妻子的心曲吗?
梦中丽人放纵情欲。“丽人亦美目流情,妖言隐谜,---音声靡靡,风度狎亵”又是士人妻子压抑内心的自我宣泄。丽人的放纵,是士人妻子内心自我放纵的渴望。
2、婚姻中的侦探
丽人这一形象又是士人妻子对自己命运的一种不确定的反映。丈夫远游,生活会变得不踏实了;久游不归,夫妻情分也会游移不定了。《西厢记》中,崔莺莺送张君瑞赶考路上,最担心的不是能不能金榜题名,却是: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这才是真实的崔小姐。
同样,面对久游不归的丈夫,关键是当初说好“半年当归”,却十个月没有音信,妻子的綦切翘盼当然在情理之中。
因此,丽人就是妻子从心中派遣出去的“侯骑”,侦探丈夫的情报员。事实上,丽人的侦探让妻子的担忧成了事实——在梦中,丈夫竟然对久别的妻子“并不寒暄一语”,却“注视丽者,屡以游词相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妻子的士人妇,“独坐无侣”,竟然失语。而这梦中的孤独无语,其实正是现实的孤独又无奈生活的真实反映。
3、面对你的花心我忍我可忍
本篇的结尾很有意思。在梦中,正当妻子万般郁闷的时候,自己的兄弟三郎飘飘然地“乘马而至,遽便下问。”又用巨石砸破了姐夫的脑袋,弄到几乎出了人命。当然做妻子的,向娘家寻求援助,是很自然的做法。不过,仔细想一想,会发现,这一块大石头,当然也不是娘家兄弟掷出的,不过是妻子借了兄弟的手,向负心丈夫的狠狠反击。
这惩罚未免太重了,所以妻子惊得在梦中醒来。
第二天,丈夫回来,夫妻相见,小舅子也过来探望姐夫。聊天中,知道三人做了相似的梦,“三梦相符”——这可以看成是柳泉先生故意布置的烟雾。一个居家的主妇思夫思得这般春心荡漾,不奇怪。一个居家的主妇思夫思得这样杀机重重,可就有意思了。但表面上这当然不能让读者把帐算到妻子的头上,只能找梦中的丽人去。可惜,“但不知丽人何许耳”。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