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壤咸鸭蛋
一直以为腌咸鸭蛋很简单,记得母亲告诉我:用红黄色泥巴和盐和匀再包裹洗干净的鸭蛋,放坛子里密封保存一个月即可,没什么秘密的。可画面上的鸭蛋黄颜色确实没有母亲做的好看。母亲每年做的咸鸭蛋,煮熟切开来,青、白、黄,三色分明。绿壳鸭蛋的青色将蛋白衬得更洁白,黄中带红的蛋黄,在黄白中间如露水状油珠的衬托下更具诱惑力。吃的感受是鲜细嫩滑、松沙可口,不咸不淡。特别从新开坛第一个咸鸭蛋到最后一个咸鸭蛋,味道始终不咸不淡。
母亲怎么没有“失手”的记录呢?带着这个疑问再次向母亲请教,母亲这次说得详细点:到柑橘树下取一大袋红黄色泥土,将泥土晒干。将晒干的泥土放入盆中,散入适量盐。盐和蛋的比例大约是百分之十,泥土与盐比例大约是一比一,黄泥可偏多点。用冷开水搅拌均匀至稠状。将买来的绿壳鸭蛋用冷盐开水清洗干净。将洗干净的鸭蛋放在黄泥里,均匀的蘸裹上一层黄泥。每裹好一只就放入用开水烫过的坛子中,一个一个的竖放。这样整齐的码好后,将坛口封好,一个月后就可取食。煮鸭蛋时用冷水放入洗干净的咸鸭蛋,水开后文火煮二十分钟左右。
听母亲说完,对照我在网络搜索的制作方法,母亲和他们不同的只是一些细微处:柑橘树下的泥土、晒干泥土、开水烫坛、竖放鸭蛋。就这些么?我把《舌尖上的中国》的咸鸭蛋和网络上的一些可取的制作方法跟母亲谈。母亲笑着说,做咸鸭蛋,大家都一样,没什么希奇。要说做得好,那是宁乡的土好。
宁乡的土好?上网查土壤的资料,母亲喜欢选用柑橘下的黄泥土。这黄泥色土学名叫红壤,它是种植柑橘的良好土壤,难怪用这土腌出来的蛋黄也和柑橘色彩相似,看来黄泥土起着色的用。
同样取着色作用的另一法宝是杬木皮。北魏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养鹅鸭》:“作杬子法:……取杬木皮浄洗细茎,剉,煮取汁。率二斗,及热,下盐一升和之。汁极冷,内瓮中,浸鸭子,一月任食。”晋代刘逵注解左思《吴都赋》时说:“杬,大树也,其皮厚,味近苦涩。剥亁之,正赤。煎讫以藏众果,使不烂败,以增其味。豫章有之。”洪迈的《容斋续笔》卷十六:“《玉篇》《唐韵》释杬字云:‘木名,出豫章,煎汁,藏果及卵不坏。’《异物志》云:‘杬子,音元,咸鸭子也。’以其用杬木皮汁和盐渍之。今吾乡处处有此,乃如苍耳、益母,茎干不纯是木。小人争斗者,取其叶挼摖皮肤,辄作赤肿如被伤,以诬赖其敌。至藏鸭卵,则又以染其外,使若赭色云。”从以上几家说法可看出,杬木皮汁有着色功能和抗腐功能。
杬木皮既有这么好的作用,怎么现代人舍弃不用了呢?现代的咸蛋按加工方法可分捏灰咸蛋、灰浆咸蛋、灰浆滚灰咸蛋、泥浆咸蛋、泥浆滚灰咸蛋和盐水咸蛋等。就是著名的高邮咸蛋也没用杬木皮。记得杨万里的诗:“深红杬子轻红鮓,难得江西风味来。”也许杬木皮只在江西附近才有,而咸鸭蛋是各地都制作,很普及的风味食品,相互传授取经过程中就同化了。简单的食材能达到同样效果,自然选用简单的食材了。
同样简单的食材和方法,腌制的咸鸭蛋的品质还是有不同的。这些差别来源于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母亲认为好的食品只能用在重要节日和身体最需要营养的日子里。为了端午和一家人过好夏季,母亲买鸭蛋时,一个一个挑选她认为最有营养的绿壳鸭蛋。从牙缝里节省下来钱,要物有所值。选土也是,可跑较远的地方选她认为最好的土,她的逻辑很简单,是能使柑橘漂亮又好吃的土肯定是最好的。最好的土还请阳光帮忙……我想,这就是母亲做咸鸭蛋没有失败的原因,每一个细微处,她都费尽心思,以保万无一失。母亲做了这么多后,从不认为是自己的本事,在她心里,这是大自然的赐予,她只是动了下手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