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畅想
我对军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可能跟自己的成长环境有关。我的老父亲戎马一生,是抗战时期的老兵。他为了部队的国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年仅五十六岁就离开了他所热爱的部队和士兵。也离开了热爱他的子女们。
我姊妹四人,除我以外全是军人。就连嫂子,妹夫清一色的军人。哥哥十四岁当兵,妹妹十六岁走进军营。他们都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接受熏陶和煅炼,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少年时,我也曾梦想穿上绿军装,带上红星帽。可天不遂愿,我赶上了上山下乡,只能去农村这个大熔炉接受煅炼了。此生没有成为军人,是我最大的遗憾!尽管这样,部队生活还是与我息息相关,我生活在部队大院里,耳濡目染了军人的生活习惯,每天听着军号起床,晚间听着军号熄灯。路上遇见的都是整齐的队伍和嘹亮的歌声。我去部队食堂打饭,去礼堂看电影。跟着父亲去海岛,随着叔叔们去打靶。我虽然没穿绿军装,但我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一员,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可能是爱屋及乌,我热爱军营,热爱军人,热爱部队的一切。是父亲影响了我,是姊妹影响了我,亦或是我自己?总之我对部队就是亲,就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由于军人情结浓厚,也影响了我的择偶观。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我是非军人不谈,非军人不嫁。所以从小到大再到老,我都生活在军人的环境里,对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由此,我也比别人更多的了解了军队,了解了军人。我也比别人更能理解军人的事业。
说来惭愧,在我家的像册里,没有一张全家福。那些年,哥哥,妹妹都天各一方,探亲假不能一起休。都是这个来,那个走,总也聚不齐。而且过年都不能回家,因为部队的性质决定,越到过年过节,部队越要战备。我们总是想,以后有的是机会,再照也不迟。可谁想到父亲竟会过早的离去,给我们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令姊妹们后悔莫及!
“八一”节,也令我想起我的老母亲。母亲解放初期就随父亲来到了部队。她跟着父亲转战南北,从茫茫大漠的北国,走到绿草如茵的南疆,又来到胶东半岛。她任劳任怨,养育儿女,操持家务,侍奉老人,默默的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她从不要求回报,为父亲心甘情愿的付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父亲离世后,对她的打击非常大,短短的几年,她迅速衰老,八年后,也追随父亲去了。父母感情好,夫唱妇随,相依相伴走过了大半生。母亲完成了父亲的遗愿,看着最小的女儿成了家,有了孩子,她才放心的走了。母亲支持父亲,也是支持了部队,她让父亲免去了后顾之忧,全心全意的扑在工作上,为部队做出了贡献。她的功劳不可磨灭。
这就是我的军人家庭。
随着时光的流逝,家庭成员中,有的还在部队,有的转业到了地方,但我们永远把军队当成了家,当成了亲人。无论我走到那里,只要一看到军营,看到军人,心里就有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他们都为自己曾是军人而感到自豪!
由于家庭的变故,我逐渐远离了部队,远离了军营,屈指算来,已离开五年。这五年里,我的心在流浪,在飘零。我再也没有听到熟悉的军号,和嘹亮的歌声……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