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庐山行(3)
我们这个团是临时组建的散团,出行的队伍大概也有三、四十人吧,整整五、六天大家同吃同游,便也不拘束。互相间尽管也有语言上的顶点障碍,但是迎面习惯性的微笑倒也拉进了距离。记录一点游玩路上的花絮1、与小弟同
我们这个团是临时组建的散团,出行的队伍大概也有三、四十人吧,整整五、六天大家同吃同游,便也不拘束。互相间尽管也有语言上的顶点障碍,但是迎面习惯性的微笑倒也拉进了距离。记录一点游玩路上的花絮1、与小弟同行
那日去含鄱口,站在山顶远眺眼烟雾蒙蒙处的山川,别有一番雾里看花的味道。一些人因为上山劳累了,基本上不想再走上亭子或左右山顶去看看。我和几个同行者到山上转了个够,等我们走下来,大部分人都已经不见踪影,他们已经步行下山了。于是,我们只好快走下山,没走几步,一辆出租车从后面开来,正停在我们身边,车里的男孩友好地向我们招手,示意我们上车,刚好我们是一个团的,于是就上车了。
这两个男孩是武汉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学的啥专业,说过我也忘记了。一个个子高瘦,很时尚,很帅,每次见面都会微微一笑,然后习惯性的边“嗨”边招招手,看起来特友好。另一位不善言谈,但看出来很温和。我们四个人乘车很快下山了。按导游说的中餐地点停车就餐。可是到了这里,却没看见团队的那辆绿色中把大旅行车。但是看地点就是我们上山时候停车的地方。由于地处密林之中,三条岔路,看起来风景很相似,这时候就不知道走那里了。
电话过去,大部队还在山上,叫我们在这里等,。等了半天都没见人影。高挑的帅男孩就和导游发起了短信进行联系,我站在一边说话,他在手机上写字。就这样联系了半天,依然走不出这块地方。后来导游叫我们别走动。他们开车过来。结果是我们走了近路下山,他们走了远路。去饭店要经过我们站的地方。
大概一个多小时的等车,我们四个着实的着急了一把。倒是这个大学生很从容,不停的劝慰:没事的,他不敢把我们甩掉的。别急。
一路上很多地方都遇见。去秀峰那天,乘缆车上山从同行了一段,之后各取所需奔不同景点游玩。下山的时候依然乘缆车,在半山腰,我们停车去和李白的塑像合影。刚下车,他们从后面来了,远远的再次招手示意,走在跟前的时候问了一句:害怕么?不要紧吧?这口气,应该是我问他们的,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倒是他们关心我们来了。之后,我们走上缆车右边的山顶,他们继续乘缆车下山。回头挥手告别,那一脸灿笑像盛开的花儿般清漪。
一路上这两位大学生给人留下了极好的影响。他们的和善与友好,拉进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之后有很多感慨,异地他乡,因为一个笑容,便有了亲切的感觉。旅途或许就不孤单。
2、签个字吧
从汉正街回宾馆乘公交车,因为时间紧张,加之堵车,心里犯急。一直不停得往前看。丝毫没注意坐在身边的是谁。忽然听到很礼貌很温和的问话:你好,请你帮忙签个字吧?心想,有人把俺当那位名人了吧?要签名了。
好奇,侧头,原来是一位同龄的中年男子,白衬衫打领带,一幅文质彬彬的样子,拿着一个公文夹,里面夹着一份什么资料,好像是搞保险的。等我侧头看的时候,他不失时机地一边指点那份表格一边说:就在这里填上几个字吧,就耽搁你一会时间,我回单位就交差了。
目光扫描了一眼他的表单,他的友好不容我漠视,于是实话告诉他:对不起,我不是本地人,不能帮你忙。心里暗想:嘿,把我当武汉人了。看来可以冒充本地人的。于是,就问了一些情况,倒也不格外,一听说我们是来旅游的,就很殷勤的介绍了武汉的一些景观,什么“武昌起义纪念馆”“东湖”之类的。车子开到纪念馆跟前时,他还建议去看看。
他俨然一个免费导游:什么毛泽东的诗,龟山,蛇山,电视塔,通江隧道,似乎知道的很多。想必武汉人还是不错的,挺热情好客。到车站下车,他很友好的说再见,并说欢迎明年再来。
3、危楼上品川味
武汉属于南方,饮食味道偏属于南方菜系,都喜欢放糖,甜丝丝的味道。不像我们这里的川味麻辣带劲。几天下来,吃的反胃。从垆枯岭下山的时候胃里猛烈的翻江倒海了一阵。
从九江返回武汉,迫不及待的找川菜馆,大家都想吃火锅,结果找遍了武汉的一条街也没见着,只好到丁字街的一家重庆餐馆吃饭。大城市住房紧张,这是普遍现象,武汉也不例外。那家餐馆不大,一楼四张桌子已是爆满。老板娘把我们领到楼上,那是什么楼啊,小木楼,高个子得弯腰否则就触到屋顶。不敢使劲走路,忽闪闪的只动,像地震的感觉。但大家实在太馋了,麻辣味实在太诱人了。十几个人就在这样的危楼上就餐,倒吃得津津有味。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