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怀旧之旅

张家界——怀旧之旅

愆位散文2025-05-03 14:48:34
没想到会重返张家界。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虽然风景不同于河流,但是,对于同一风景的两次、或是多次以上的游赏,却也是对记忆的一种损害。公元2007年7月初的几天里,我应一些朋友之邀,搭乘本市
没想到会重返张家界。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虽然风景不同于河流,但是,对于同一风景的两次、或是多次以上的游赏,却也是对记忆的一种损害。
公元2007年7月初的几天里,我应一些朋友之邀,搭乘本市到张家界的旅游专列,完成了对张家界这个上苍遗落在湘西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的一次怀旧之旅。
第一次去张家界的时候还小,因和家人去三峡,拐道张家界。那时的张家界市区还叫大庸。大庸,古庸国所在地。史书记载:“庸,国名。《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楚灭庸。”故有“大庸,古庸国是也”的说法。
时隔十余年的时光,重返张家界,山是依旧的山,水是依旧的水,人却不是了当年那个青涩、稚幼的小姑娘。
一切都那么的熟悉,一切都铭睡在记忆,只一个轻轻地碰撞就把它唤醒。依然的金鞭溪饭店,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带走太多的东西,只是风雨的侵蚀斑驳了它当年华丽、富贵的容颜,当年饭店门前那一排排简易棚搭起的地摊儿,如今已是店铺林立,商品满目,时光,给它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化的商业气息;依然是饭店前的那两座耸立的山峰,当我再一次伫立在它面前的时候,当年夜晚它给于我的崔嵬、狰狞、摇摇欲坠的恐怖感觉依然历历在心,清晰如昨。
周末的黄狮寨,依然的是游人如织,人声鼎沸。群山缄默,以博大、厚重的姿态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游子。“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再次的登临,我想应是,我看群山多妩媚,群山看我已多变。登上“六奇阁”,举目四顾,方圆数十里,群峰几百座,雄奇险绝,气势恢宏,万千姿态,尽收眼底;驻足其间,林木葱茏,林间泉水淙淙,四面悬崖峭壁,山下峰林竞秀。有一位著名诗人这样评论黄狮寨:“五步称奇,七步叫绝,十步之外,目瞪口呆。”。当地人素有“不到黄狮寨,枉到张家界”之说。只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少了当年的云雾。而一座山没有了云雾,似乎也就少了些仙气与诡秘,少了些令人心醉神驰的琼瑶仙境般的缥逸与空灵。
金鞭溪是缠绕在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的一条玉带,因溪中的一金鞭岩而得名。金鞭岩,山石矗立,石峰陡峭,如一把尖刀,直插云霄,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故而得名金鞭岩。金鞭溪溪流沿着谷底顺着山脉依势而走,一路上,溪水曲流,林涛蝉鸣,峰林对峙,山重水复,步移景换。谷中风景秀丽清幽,两悬崖峭壁林立,险山丽水,相得益彰。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灵,山活而水媚。过岩桥,看水潭,听水声,闻鸟鸣,足行林间甬道,身沐山野凉风,一时间,真有一种心旷神怡,荣辱皆忘,名利全抛之感。身心,在大自然中得以清脱与宁静。
常常觉得,旅游考验的不仅仅是人的体力,也还有一个人的意志与耐力。在烟雨朦胧中踏上金鞭溪的清幽甬道,便开始了7。5公里的“漫漫长征。”脚,在一步一步前行;路,却似乎没有尽头,依然无边无际的漫延着。天也来作乱,如同上一次来张家界一样,刚刚阳光明媚的天气,却突然之间下起了瓢泼大雨,顿时,岩壑深谷中阵阵烟岚泛起,一片云蒸霞蔚,雨雾如游丝一般的在山林间漂浮、游荡,蒸腾多姿,散而复聚。青峰飘渺于云霭缭绕之中,山鸟却依然啁啾,并不因了雨的来临而减弱了热情。也是十余年前我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类似于“东边日头西边雨”的场景,而这里是一边日头一边雨,这一次又是这样。不同的是,上次来这里一元一个的简易雨衣,这次却与时俱进地卖到了五元一件。转眼间,山林之间,甬道之上,便是一片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一派的姹紫嫣红,给山林平添了一种斑斓之美。
天子山,海拔1262。5米,因当地土家族领袖向大坤被军拥为“向王天子”而得名。天子山视野开阔,层次分明,气势雄浑。天子山观景,与黄石寨、金鞭溪的感觉不同,游黄石寨,是与群峰对坐,与群峰平视,游金鞭溪,是人在画中游,人在仰视高耸于溪两岸的群峰。而在天子山,俯视大千世界,平时柔弱如水的你也会产生一种“山上无山我独尊”的无限豪情。
十里画廊是我以为在张家界看到的最美的景致。十里画廊实则就是一幅蜿蜒了十里的自然山水画。这里峰峰相依,层层相迭,气势宏伟,锦绣峥嵘。电瓶车在特制的铁轨上缓缓行驶,速度与景物的出现还有录制好的导游解说词配合得天衣无缝。坐在小火车上,欣赏着连绵不断的山水画卷,真是“车行山脚下,人在画中游。”十里画廊的山峦经亿万年风雨的洗礼,岩石被雕塑成各种各样的拟人化的形状。人们按照它们各自不同的风貌起出了一系列各自不同、各有特色的形象化的名字“夫妻抱子”、“寿星迎宾”、“金鸡报晓”、“向王观书”、“三姐妹峰”、“顶天峰”、“骆驼峰”等等。这些按照山峰的形象而命名的景点,被人们融入了人类的文化与精神。站在山脚下,我仰望群山的苍老,而群山描绘出我的渺小。一种顶礼膜拜的感觉,一种虔诚的敬畏之感油然而生。
在大山里,总有赶路的,也总有歇脚的。攀及顶峰,走至终及,领略那“无限风光在险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美与豪迈是一种美;中途而废,放慢匆匆的脚步,停下来欣赏沿途风景,领略身边的景致也是一种美,不过是一种大气之美与婉约之美的不同风格罢了。人生之路,何其漫长,山道弯弯,如何不是走走停停,停停歇歇,养足了精神,继续前行?从兴而游,随心所动,在没有希望到达那辉煌的定点之后,不做那体力透支的攀登者,也许,会留下些遗憾,但是,这岂不也是人生的一种策略与智慧?
“自古五岳为世雄,古崖冷落到如今,我借蓝天飞彩笔,要为此山鸣不平。”这一雕刻在石头上的八十年代游览者为张家界鸣不平的诗句引起了我的共鸣。然而,时至今日,张家界已不是那个“古崖冷落到如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深山明珠了。她早已名冠中西,光彩四射,以她清雅、古朴、纯净、不染世尘的风采吸引着中外游人。只是,我日益为她的会为尘世所扰,为铜臭所误而担心,就如今天的庐山、泰山一样,她已初现端倪……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