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纪行(15)

朝鲜纪行(15)

沥沥散文2025-04-01 14:42:28
板门店之行我们到开城主要是看板门店和三八军事分界线(即人们常说的“三八”线)。五十年前,这里曾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朝韩局势虽有缓和,但双方对峙的局面仍没有改变。来朝鲜旅游的人,自然
板门店之行
我们到开城主要是看板门店和三八军事分界线(即人们常说的“三八”线)。五十年前,这里曾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朝韩局势虽有缓和,但双方对峙的局面仍没有改变。来朝鲜旅游的人,自然都想到这里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从开城到板门店约二十余华里,路也不太好走,一是道路比较窄,二是曲弯较多,三是障卡多,二十多华里的路车跑了有半个小时。路上,金导一再嘱咐我们,到板门店参观一定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不要到处乱跑。一番话说得我们心里挺紧张的。
车开出开城约有十多华里,道路越行越窄,周边的丛林越来越茂密,我愈发有一种恐惧感,总有一种临战状态的感觉。当我看到田里还有农民在收割成熟的玉米时,紧张的心情又慢慢放松下来。接下来是经过一道又一道的检查站,虽然麻烦,但这些都由导游去办,与我们无关,我们只是坐在车上等待或观看外景就是了。过了一会,突然有人发现在前面的庄稼地里有一道高高的铁丝网,这时有人说这大概就是“三八”线了。我朝有铁丝网的方向望去,只见这道隐藏在庄稼丛中的黑网有三米多高,网孔织的密密麻麻,铁丝、钢架筑的极其牢固,不由叫人倒吸了一口冷气。我想,就是这道无情地铁网将朝鲜半岛分割成两半,骨肉离分,长达五十余年!难道这种分离还要持续多久?
车继续前行。突然有人惊呼起来:快来看,那不是韩国的国旗吗?伴随咋呼声,大家都不约而同的举目朝同一方向望去,只见在一高高的土丘上竖着一数十米高的旗杆,杆的顶端迎风飘扬着一面印有足球状的旗子,与我们的距离不过千米之遥。对于韩国国旗,我们并不陌生。此刻,我知道离韩国国土已经很近了。
雨仍在下着,毫无停歇的意思。车又向前行驶了几分钟,在一处花园般的院落门前停下,导游说板门店到了,请大家下车。
在朝鲜地图上本无板门店这个名字。板门店因朝鲜战争的爆发而诞生。
朝鲜战争爆发一年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美李(李承晚)匪军的嚣张气焰被打下去了,这时他们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双方谈判的地点选在开城,即现在的板门店。由于当时谈判的具体地点是在开城郊外(来凤庄)的荒野中用木板临时搭起的简易房内进行的,所以后来被人们称为“板门店”。朝鲜战争打得非常残酷。中美、朝美之间的谈判也进行得十分艰苦。双方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使朝鲜战争持续了近四年,而谈判谈了近三年。因此,三年来双方代表在板门店谈判的次数就不计其数了,而每谈一次,不管成功与否,板门店在世界的知名度便提高一次。如今的板门店(来凤庄)已经变成了一座小城镇,同中国的一个不太繁华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规模差不多。
朝鲜的每座城市、每处公共场所,都很注重环境的美化,这在朝鲜几天的观光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门店更是如此。这里地处郊外,美化环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的板门店就是一处干净、幽美的花园。它院落不大,四周用砖墙围着,大门是用红砖砌成的一种极普通的院门。院内除路径外,处处是花草,看不见一点裸露的黄土;树木种的也很多,多为松树,有塔松、凤尾松、平地柏、屈柏等,大小不一,铺天盖地,密密匝匝,真是美不胜收。时逢细雨霏霏,让人更感到这儿的空气格外新鲜。
板门店可看的地方共有三处:一是中、朝、美三方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的地方;二是朝鲜战争图片、画报展室;三是谈判代表及工作人员谈判与用餐处。我们看得很匆忙,一是时间紧张,二是人去室空,都是一看便明了的东西。比如谈判室兼餐室,就是三间狭长的房子,通开的两间摆满条桌,是用餐和谈判的地点,内里一间是厨房加工间;房内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条桌摆设有条不紊;房前屋后植满花草树木,环境非常优美。朝鲜战争图片展览室是一个会议厅似的大房子,四壁上贴满了美帝发动战争、金日成主席和朝鲜人民进行英勇反抗以及同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肩战斗的大幅黑白图片,看后使人深感战争的残酷和罪恶。在停战协议签字处聚集的人最多也最热闹,似乎方才凝结在心头的压抑和痛苦一扫而光。这是一间很大很宽敞的房子,房子的结构是用木板做的(这就是当年“板门店”名称的来历,但我估计现在这所房子很可能是后来仿造的,否则,板房很难保留到现在),如同一个很大的会议厅,在厅的中间部位摆有一张比乒乓球台还大一倍的案子,在案子两端各放有一把木椅,这就是当年朝美、中美各方代表在停战协定书上签字的地方。解说员一讲完大家纷纷挤到谈判桌前拍照,并模仿当年中美双方代表挥笔签字的情景,令人感到自豪且又可笑。我本想在室内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但由于人多却没能如愿。外边风景非常优美,我便冒雨在谈判室和停战协议签字厅门外的纪念碑前照了张相。纪念碑高不过二米,呈长方形;碑文全是朝文,只有下署的时间方可认得。两块纪念碑分别署下的时间是:1951——1953;1953、7、27。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