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峡游

我的三峡游

令诞散文2025-05-02 03:20:07
三峡是人间奇观。奇秀的山水风光,丰富的历史人文,令人魂牵梦绕。我能于三峡水库建成前后两次游三峡,感受她的无穷魅力和巨大变化,真是幸运。
第一次在01年5月。那时,三峡大坝已经大江截流,但导流明渠尚未堵拢,库区仍没蓄水。人们珍视那些即将淹没的城镇、景点和文物,怕从此无缘,一种从未有过的紧迫感占据心中。我也抓住时机到三峡,来一番深情的告别游。
自宜昌乘船入峡,先过葛洲坝。那时天朗气清,高大的坝体震撼人心。想到三峡工程比这里还要伟大得多,更添无限向往。船闸很大,船一级级抬升,翻过大坝已日暮色深暗,南津关、三游洞的影子只能近距离想象了。
进入西陵峡,伴着船声水影,可见两侧山间有零星灯光点缀。多数游人已回船舱休息,我却在船头站了许久,不愿错过每一个点。记不清是在哪一段迎来的清晨,游客们醒来后,就开始了一天热闹的观景。过三斗坪的时候,导游让大家望三峡大坝的施工现场,那景象,后来的人是看不到的。西陵峡是三峡最长的一峡。峡中的一些小区段也各有名子,比如灯影峡、黄猫峡、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清滩、泄滩、崆岭滩。两岸令人向往的东西很多,比如纪念大禹治水的黄陵庙、昭君故里香溪等。船到秭归,很远就望到屈原祠。上岸去,于柏树桔林间仰望那座白墙红框、门如“丹”字、巍峨高大的门坊,口诵《离骚》、《九歌》等辞句,对伟大诗人屈原做一个深情参拜,感觉有一种无比的神圣。可惜还不到端午,龙船比赛的情景也只有想象一下。过巴东后,进入巫峡,遍观巫山十二峰,怀王、宋玉、朝云暮雨的故事,还有那“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全都一古脑地涌上心头。
船大如楼,平稳地行于江上,船移景换。一边走,一边看,这种最佳的观赏方式别处没有,长江三峡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船行全程的大峡谷。两岸山峰耸翠,江中洪波东流,仰望奇石妙像,倾听动人传说,游客的心都醉着。一船有很多团队,每团都有导游讲解,常常各讲各的,有时也并做一处。导游指景讲事,游客听解问疑。讲风光妙处,也讲与三峡蓄水相关的内容,比如某处蓄水后水位达到哪一线,哪地方淹没,哪地方新建。更有多识者,介绍些高峡平湖的祥细内容,连导游都啧啧称赞。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南腔北调,聚集在船头船尾,一样的满脸惬意。
船泊巫山,人宿县城,做一夜好梦。翌晨早起,溯大宁河游小三峡。大宁河是长江三峡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境内,水流600里注入长江。小三峡指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相对于大三峡,这一道宽谷,河窄,水浅,只能乘小船,有时还得下船步行。难得的是峰奇、水碧,山间有悬棺、栈道、石寨等景物。我们自巫山到大昌古镇,一个往返用了大半天时间。此后,乘大船过瞿塘峡,抵达奉节县城已是黄昏。
奉节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曾是夔州治所,又因李白、杜甫等一批诗人在这里驻留而称为“诗城”,杜甫著名的《秋兴八首》就是在这里写就的。船泊江边,游客登岸,拾阶而上,便到那座高高的依斗门前。“依斗门”建于明代,取意于杜甫“每依北斗望长安”的诗句。导游说江姐的丈夫彭咏梧就义后,那颗高贵的头颅就曾挂在这里。奉节城临江排列,楼宇错落,人口密集,煞是热闹。我们走街串巷,近距离感受川江风土人情,为偶作一夜奉节人而自豪。
又一个白天到来,我们游览白帝城。白帝城在奉节城东,长江北岸,三面据山,三面环水,雄踞瞿塘峡口,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该城系西汉末年割剧四川、自称白帝的公孙述所建,三国时刘备伐吴失利后在这里有托孤之举。城建于一个不太高的山头上,有白帝庙及历代诗文碑刻,还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景亭、望江楼等建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备托孤的塑像及竹叶形文字写下的竹枝词。竹枝词带有民歌情味,又为文人骚客喜欢,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就在这一带写过不少竹枝词。
游过白帝城,乘船东下,再一次进入三峡,这已是返程了。在三段峡谷中,瞿塘峡居上段,最短,最窄,最险,气势也最为壮观。船刚启动,各团的导游让游客悉数出舱,形成观景高潮。举目东望,赤甲山、白盐山高峰对峙,奔腾的江水挤入窄窄的峡口,形成一幅壮美画卷。大家拿出99年版五元人民币,看到背面的图案与眼前的夔门一样一样的,顿时群情激昂,空气都要沸腾了。进入峡口,更觉峰与天接,船与浪争,惊心动魄。导游特意指着岸上石说刻说:这些文物,三峡大坝蓄水后都将永远地淹没水下,一种无比的惋惜溢于言表,感染了众多游客。此后,游船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速度顺江东下,在秭归县某处换乘汽车,傍晚时分已回到宜昌。
第二次在2007年6月。水库已蓄水发电,高峡已变为平湖,我由川返鲁,有意走水路经三峡,一睹峡江新貌,深情地做一次“迎新游”。自重庆抵宜昌,与刘白羽《长江三日》所写路径完全一致,只是我所看到的新三峡,刘先生已无缘看到。那天下午自朝天门码头登船,两夜一天,过涪陵、丰都、忠县、万州、云阳,朝观鬼城,午望石宝寨,夜观张飞庙,算是进入三峡前的序曲。此后方得感受三峡的新面貌。
第三日早晨醒来,见江面辽阔,水涨船高,赶忙问身在何处。导游指了指北岸山包上高大的城门说:到奉节了,那就是依斗门。我惊愕了,上次看奉节城不是这样子啊!导游说这里是宝塔坪,与白帝城邻近,老县城已淹入江中,依斗门搬到了这里,至于新县城,已经过来好远了。依斗门显得新了许多,没有了原门四周的参照物,也望不到上面的门楼,很难找回往日的记忆。也只有拾级而上,依着这移位了的旧物,怅往事,览新景了。白帝城变化更大,不再一面靠山,完全变成了一座孤岛。进入瞿塘峡,见江水高了些,江边景物淹没了些,但高峡雄谷的气势仍然在。初游三峡的人兴致勃勃地看山、看水、看奇石,我这复游的人也没闲着,依旧出舱观景,重点看风物的变化。
我们的客舱有六个人。我和冯弟,其他四位是正宗的四川女子,他们相约出游,满口的四川话很是动听。巴山蜀水只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动听的方言则像游三峡这幕大型实景剧不可缺少的一环。且川话与鲁语多有发音相同处,可以听得懂,至于字中句尾出现的短轻长短变化,则在外地人耳中形成一种神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