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文化,屯留文化之核心

羿文化,屯留文化之核心

刀币杂文2025-03-29 06:41:01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思索考虑了许久。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屯留人,仅仅知道“屯留”是屯兵留秣之古意、“麟绛”是麟山绛水之简称,还是远远不够的。鸡鸣桥下,张良得兵书;成峤兵变,王翦战屯留;孝文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思索考虑了许久。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屯留人,仅仅知道“屯留”是屯兵留秣之古意、“麟绛”是麟山绛水之简称,还是远远不够的。鸡鸣桥下,张良得兵书;成峤兵变,王翦战屯留;孝文迁都,龙卧嶷神岭:这些都是屯留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最核心的一个,却是还未得到足够重视、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的“羿神射日”,简言之,“羿文化”。
宽泛地讲,文化是一个包容量很大的概念,它是人类一切智慧的结晶,它是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与生俱来的,也就是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有了文化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基本属性。远古的那些蛮荒时代,茹毛饮血、结绳记事、钻木取火、部落战争,甚至传说中的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哪一个不是文化?对于一个群体或社会来说,文化与生俱来,它几乎是体现在人类身上的、和劳动一样有着古老而具体价值的属性。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文化”,难以想象会是什么样子。
文化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体现在地域的不同上。地域差异是文化显现出不同形态、不同状态的一个原因,这就是咱们谈的“屯留”这块土地和“羿神”这种文化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人类社会刚刚经历起步阶段开始向着纵深发展之时,人口数量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等具体的原因,导致人们渐渐分布在了不同的地区,高山之麓、大海之滨、草原之畔、林漠之间,不同的地域环境渐渐形成,语言、服饰、信仰、生活等都渐渐变得有了自己这块土地的特色,而越来越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文化也随之形成。在北宋作家苏东坡眼中“与天为党”的上党这块古老土地上,就拥有着“羿神射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等不少史前传说的文化版权。而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先弯弓射乌(太阳古称“三足乌”)、为民除害、济苍生于困厄、救万民于水火的旷世英雄“羿”所缔造的史前神话,就发生在上党盆地西侧的屯留这块土地上。
据西汉的刘安《淮南子》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羿上射九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而据《山海经》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根据这些史籍记载,再结合民间传说中其“上射九日”的地方、屯留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三嵕山(又名老爷山)一带老百姓的口耳相传,在我们屯留建功立业的“羿”不但把多余的九个太阳给射了下来,还间接帮助尧登上了天子的宝座,“置尧以为天子”。那时候“羿”本来就是“神”,是天帝“帝喾”派下来的,而万民拥戴的尧那时候还是“人”,后来成了人君,再后来才成了“神”、成了人类始祖“五帝之一(另四个是黄帝、颛顼、帝喾和虞舜)”。“羿彃(b欤┤铡保馐窃谝槐竟偶峡吹降募窃兀挥腥鲎郑薄皬挕被故歉霾怀S玫囊焯遄郑腿龒旧降摹皪尽币谎谟∷⒊У淖挚饫锉卟灰欢ㄓ校庖布浣又っ髁唆辔幕⒛酥琳鐾土粑幕脑丛读鞒ぁ4诱飧觥皬挕弊值募浼芙峁股峡春芟裣衷诘摹暗保簿褪巧涞囊馑迹烈羯先聪褚桓銮贡械摹氨小薄4幼中魏投烈羯辖岷弦幌拢暗兄保巧渌郎渎涮舻囊馑肌H龒旧接置肷剑肷界峭土羯剿缥锏拇恚腌坪粽瞧浼蚧础S谑牵颐撬掉辔幕褪峭土粑幕囊桓鲋匾淖槌刹糠郑衷谟Ω檬敲挥惺裁葱盍恕?
诚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全国范围内,说“羿”是自己地方传说中的人物的现象,还不在少数。前几年我就在报纸上看到云南、贵州一代,有个还带着明显原始社会风俗的人口不太多的县区,也一直在宣传自己才是“羿”文化的拥有者,甚至直接说他们自己就是“羿”的后代。我觉得这一点和我们屯留县本土生长并传沿的“羿文化”并不抵触或说矛盾,我们没有说屯留人民都是羿的子孙后代,我们只说羿在这里协助唐尧弯弓射日、为民除害了,我们屯留是“羿射九日”神话的发源地。这就像我们西边的邻居县份安泽县一样,安泽县是战国时代的儒学大师荀子的故里,那几年山东一代、尤其是历史上齐国的“稷下学宫”那一块的几个县份,一直和安泽县争抢“荀子”这块文化品牌,荀子在稷下学宫一带讲学了,并且呆了很多年,这不错,他后来还到了楚国出任“兰陵令”并终老于兰陵了,那你能说他是楚国人吗?对于同一块品牌,我们宣传的文化角度不同,所以,说“羿文化”是屯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点牵强附会的成分都没有的。
相对于其他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来讲(如司法、政治等),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尽管看上去很“软”,但是它终究是一种实力。这就像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一样,看上去不像狮子老虎一样具有太强的攻击性,但是大象的实力在它一经施展的时候,狮虎熊豹也得退避三舍。文化的力量,有时候你看不见,但是你能真真切切感觉得到。记得以前在广播里听到一句话,中广电台有个节目叫做“文化新干线”,主持人的招牌话语便是“倾听文化的力量”。文化之于社会,也就像灵魂之于个人。没有灵魂的个人,无异于行尸走肉,而没有文化的社会,无异于什么,可想而之:没法发展,也就没有发展。文化事业或文化产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早已经显现出来,这也就是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挖掘、培育自己的文化品牌的主要原因。江领导的“以作品鼓舞人、以思想引导人”的讲话其实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放眼全国,远的不说,就说我们周边的两个县份:安泽县刚才提到了,“荀子故里”品牌已经一炮打响,相关的产业链如“荀子文化园”等也早已花巨资筹建,现在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安泽这个经济不算很发达的县城,它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文化旅游业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荀子”这块招牌;和我们也离得很近的长子县,“精卫填海”这个史前传说的文化版权被他们死死抓住,于是传说中炎帝的小女儿精卫鸟为报被淹死之仇而“衔土石以填东海”的发鸠山一带红火起来,尧帝长子(大儿子)“丹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