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富与友谊
总之,人们突然有了一种说不出的厌倦情绪,对世界呈现出的壮美景色,已经不像以往那么新奇迫切和兴高采烈。尤其是道德沦落、理想缺失的后果,已经波及到下一代人的正常人生。那是1996年,昆德拉写道:“厌倦有三种:一种是消极的厌烦,正如那边跳舞边打哈欠的女孩儿,另一种是积极的厌倦,像风筝的爱好者,最后一种是反叛的厌倦,年轻人焚毁汽车,砸烂商店的玻璃就是这种情况。”10年之后,我们看到身边的年轻人,他们的厌倦已经成为一种世纪病,除了贪图安逸享受,已经不再喜欢吃苦,热切地向往富裕豪华的生活,却没有积极康健的进取之心,只有金钱崇拜和权力追逐,整日沉湎于酒肉交情,蝇营狗苟,还有的干脆躺在父母的勤劳辛忙之上,过着没落贵族式的清闲日子,他们甚至没有体恤同情之心,任凭父母累死累活,因无法满足自己奢侈的愿望,要不心存怨气,要不产生厌世情绪,除了混吃混喝,就是百无聊赖的挥霍着青春。
财富不能使人幸福,是因为物质和精神的脱离,是因为物质享受所带来的快乐,只是一种低级的口腹之欲式的、精神的初级满足,是一种表面充实,内里空虚无稽的愉悦,难以上升到心灵层面的踏实妥切,往往有一种仿佛被抽空了似的虚脱感,生命的远景和安全,却受到莫名其妙的威胁,社会治安状况成为某些人的心病,还有无名病毒的突然袭击,生产环节中的安全隐患,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等等,都成为人们心里的莫大隐忧。拥有财富的不觉幸福,而没有财富就更加没有幸福,柴米油盐茶,吃喝拉撒睡,住房、医疗、养老等等,无不需要财富的支撑,他们的每一天,都是在弥漫着愁苦的气氛下艰难度过,尽管也有泡股市、办实业,渴望勤劳致富,但是更多的人却不得不靠奋力打工、踏实工作,来赚取活命的薪水。财富的两极化倾向越是明显,人们的怨愤和无名之火就越是强烈,而由此带来的厌倦情绪也就越是呈现席卷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者说,维持感情的唯一目的就是,在你力所能力的范围内,在保障了你的利益最大满足的同时,也给大家(伙伴们)以关照,你吃肉,大家喝点肉汤,你做了大官,大家都能给个县官或者宣传部长干干,或者弄上几个项目,临时搞个空壳公司再转手买出,美美的赚它一笔,反正谁做都是做,自己人做,有钱大家赚,何乐而不为?
米兰?昆德拉说:“人们需要友谊的原因就是:它会向你提供一面镜子,你可以从中看到你的过去。这样你就不至于会遗忘与朋友相处时那些点点滴滴”。(见《本性》)因为“你的过去”,或者你从朋友的镜子里看到“你的过去”,那些没齿难忘的记忆,就会使你无法不顾及某种面子,无法抛开某个圈子长久以来的滋养,或许还有一群曾经有恩于你的人,甚至还有借着“你的过去”而要挟你的人,或者在你升迁攸关的时刻,帮助过你的人,这时都站了出来,需要你做出回报,来一一践诺,你无法“遗忘与朋友相处时的点点滴滴”,而且其中还有正在设法进一步提携和从不同方面继续帮助你的人,这种友谊地久天长,你如今的地位所赋予你的权力更是千载难逢,何况每天都有人,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源源不断的进贡,有时简直就是日进斗金,那么分出一点油星给他们又何妨?有钱大家花嘛,这可不就是过去提倡的“有福同享”的精神延续么?于是,潜规则里又有了新的内容,这也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嘛。志得意满的哈哈大笑着,轻摇权杖,拿着友谊的镜子作幌子,按照亲疏远近分类划线,使大家不同程度的都能受益,也博得了一片美好的政声,并且仕途也变得格外的通畅,如果不是出了意外,胡长清、李大伦、曾锦春、张伟民、李真、雷渊利、李耀祺他们不是还稳坐着金交椅,继续着敛财腐化、寻花问柳、逍遥无度的官宦人生吗?
卡尔维诺借马可?波罗之口说道:“活人的地狱不一定会出现;要是有的话,它就是我们如今每日在其中生活的地狱,它是由于我们结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我们有两种避免受苦的办法,对于许多人,第一种比较容易,接受地狱并且成为它的一部分,这样就不必看见它。第二种有些风险,而且必须时刻警惕提防,在地狱里找出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习认识他们,让他们持续下去,给他们空间。”(见《看不见的城市》)让人间形同地狱,这就是第一种人生的必然结局,他们把人间变成了地狱,但是自己从来不觉得是地狱,还满目春风的给世界冠名,让大家向他和他们一样接受这个美好的“地狱”,幸福的“地狱”,因为他所能看到的处处都是自己的利益,根本没有觉得在自己的管辖里还有苦难二字,还有不幸和贫穷产生,即便有不幸和贫穷,那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是这些人自己天生愚昧蠢笨,不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形成的。如果有地狱,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关于“李刚案”的假判决书
下一篇:名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