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海之歌
这世上大概没有比海洋更神秘莫测的事物了吧!——有暗礁,有风浪;有火山,也有宝藏。有时风平浪静,一派祥和;有时又波涛汹涌,巨浪滔天。如果把人心比作海洋,仿佛也有几分贴切,但人心会麻木,会睡着,而麻木、睡
这世上大概没有比海洋更神秘莫测的事物了吧!——有暗礁,有风浪;有火山,也有宝藏。有时风平浪静,一派祥和;有时又波涛汹涌,巨浪滔天。如果把人心比作海洋,仿佛也有几分贴切,但人心会麻木,会睡着,而麻木、睡着的海洋是否仍有波涛澎湃的那一天呢?默海已经很久没有碰他的小提琴了。一直以来,胆怯和自卑像两块巨石,沉沉地压在他的心口,使他日渐远离了童年时的梦想。可是,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多么苍白啊!默海深深体会到这种痛苦,却又感到无可奈何。他没有勇气做出任何突破,仿佛这一辈子已注定要平庸地过。现在,他轻轻捧出琴盒来,手指在上面轻轻滑过,琴盒上立即现出五道清晰的指痕。他知道自己的心正同这琴盒一般,早已布满灰尘。可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他闭上双眼,往昔岁月的一些片断又浮出脑海。
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那是存储着欢乐和幸福的宝库,但在默海的眼中,却只是一团团灰暗的色彩:父亲严厉的眼神,母亲哀戚的容颜,还有那最可诅咒的贫穷。默海生性内向而敏感,他对于父亲的权威总是怀着畏惧之心,丝毫不敢忤逆。正因如此,他对于慈爱的母亲更加视若神明般地爱着,把自己心中的一切事情都讲给她听,包括他对于音乐的热爱。可是童年的默海并没有显示出特别的音乐才华,他只是喜欢聆听那些优美的曲子,他觉得只要是好的东西就应该去喜欢它。有一阵子,他迷恋上了钢琴的完美。那是多么神奇的一种乐器啊,黑黑白白的八十八个琴键,就能奏出世界上任何形式的曲子,真不愧被称为“乐器之父”!他真想能拥有一件这样的乐器,为此他可以作出任何牺牲。
“妈,我们买架钢琴吧?”有一次趁父亲不在,天真的他对母亲说道。
“哦?那是什么东西?”母亲笑着问。
“一种可以弹奏出世界上任何美丽曲子的乐器。”
“那么一架要多么钱呢?”
多少钱?这个问题他还没想过。于是他去打听,后来听到说要几千甚至上万元,他不禁惊呆了。他没有再对母亲提这件事。
直到有一天,他又被一种极悠扬、极婉转的乐声吸引,他顿时爱上了这种乐器,打听之后才知道那是小提琴,乐器中的皇后!他想,这样小小的一样东西该不会贵了吧?但一问之下才知道普通的也要几百元呢!那对他们家来说可是不小的一笔开支啊!可是他抵御不住琴声的诱惑。他想,也许妈妈愿意为我买。
这一次,当他对母亲说出这个愿望时,却被正走进来的父亲听到,没等他反应过来,一声雷霆已在耳边炸响:
“你又想买什么破烂玩意,嗯?饭都吃不饱还想东想西!钱是那么好挣的吗?你就是买回来我也把它砸了!……”
“是啊,孩子,你爸说得对,”母亲也在旁说,“咱们家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供你上学都不容易呢,哪里还有闲钱给你买七买八啊!你也不小了,该懂事些才对……”
当父亲严厉的声音响起时,他本能地噤若寒蝉,内心立刻由畏惧而生出极大的悔意。他满脸通红,羞愧不已,仿佛自己的确做了一件世上最愚蠢的事。可是当母亲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时,他却难过得掉下了眼泪。
“是的,他们是对的,我不能怪他们。”他一边哽咽着一边想道。
这以后他没再对任何人提起小提琴的事,仿佛那真是一时冲动的想法。但他并没有忘,他把这个秘密悄悄放在心底。他想,将来自己有钱时一定要买把小提琴。
默海拥有第一把小提琴是在他外出打工两个月后。第一个月的工资他寄给了家里。第二个月,他从工资里拿出一部分,到商店里买下了他梦魅以求的小提琴。这是怎样令人激动的一件事啊!他将小提琴捧回家,看了又看,亲了又亲,完全陶醉在童年的梦想里了。最后,他学着电视里小提琴演奏者的姿势,将提琴倒过来斜倚在左肩上,右手将弓轻轻搭在弦上,闭上双眼,仿佛已听到美妙的乐声正从自己手中流淌而出,他不由得微微一笑,右手颤抖着开始运弓。“吱啦”一声,小提琴将他从梦境带回到现实。他发觉自己简直太可笑了,才刚接触就想学会小提琴,即使是天才也没有这种本领,何况是他这样普通的一个人呢!
于是他开始经常抽时间练习,同时他也陆续买了许多音乐方面的书籍,其中就包括好几本教授小提琴演奏技艺方面的书。但是学习时间太少了,因为他白天还要在使他极度反感的工厂内上班。
现在让我们随着默海的记忆一起进入到他工作的地方。首先映入视野的是一大片望不到边的工业区,里面是成百上千的工厂。从外面望去,你会感到一种太平、单调的寂静感,仿佛所有这些厂房都在阳光下安静地打着盹。但外表所呈现出的景象往往是迷惑人的,你必须进一步深入其中才能了解更多。现在让我们跨进一家挨近市区的厂房,假设门卫看不见我们,于是我们顺利地进入了生产车间。此时另一番热闹的景象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各式各样的机器发着单调的响声,合成一组繁忙嘈杂的交响乐;一条条流水线像绿色的河流,运载着正在加工的产品以及年轻工人们的青春,不舍昼夜地流动着。每条流水线一侧都坐着一排运手如飞的工人,他们每人或者每几个人负责一道简单乏味的工序,机械般地忙碌着。他们实践着“分工越细,效率越高”现代经济学理论,不知不觉地牺牲着个体的灵性与创造力,成为马克思所言的“异化”了的生命。一个被他们称作组长的人正在一旁叫着:“流水线的速度还可以再调快些!前面投产品的人投产密度再大点!大家努力,今天产量一定要突破五千,否则上面要骂的!”默海一边加快双手的速度,一边在心里抱怨:“产量,产量,就知道产量,一会儿质量不行了还不是一样要返工,这笨蛋!”
他一面想着一面抬头望了望整个忙碌嘈杂的车间,在这里,他得呆上八九个小时,有时还得加班。他曾试图一面工作一面在心里温习莫扎特的旋律,——但是天哪!这怎么可能呢?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假若身体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之中受着可怕的奴役,我们的精神要想不受影响地在另一世界中驰骋,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他是如莫扎特般圣徒式的天才!可是这世上能有几个这样的天才?人类历史上又有几个这样的天才?所以我们几乎可以得出结论:许多天才的灵性是被环境扼杀的。默海不是天才,但他一样受着这种环境的压抑。或许因为他性格内向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活着,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