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糖葫芦”现象

警惕“糖葫芦”现象

警亮散文2025-05-21 03:47:10
打开电视、收音机,翻开报纸、杂志,漫步街头,走进宵店,“优质”、“名牌、”“金质奖”、“银质奖”产品触目皆是,不绝于耳,如今的商品市场被五光十色奖牌所笼罩。如果说,这种现象的造成全是生产厂家和经营者“
打开电视、收音机,翻开报纸、杂志,漫步街头,走进宵店,“优质”、“名牌、”“金质奖”、“银质奖”产品触目皆是,不绝于耳,如今的商品市场被五光十色奖牌所笼罩。如果说,这种现象的造成全是生产厂家和经营者“老鼠跳进秤盘里自秤自”,未免有点冤枉,许多厂家和经营者都能拿出鲜缸大印的证书和全光闪闪的笑牌。那么多“优质”和“名牌”哪里来?
笔者手头有份资料,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参展的产品5166种,获得奖牌的有4957种,还有166种产品得到了荣誉证书,获奖产品占参展产品98。5﹪获。,基本上达到了“见面有奖”的份上。笔者又闻在一次全国彩电评比会上,共有81个产品参展,获得一等奖的就达61个,奖评到这个份上,这“优”那“优”就真值得“忧”了。
笔者不禁想到街上买的糖葫芦,一根竹签上串着的粒粒山里红,朝熬好的糖稀里一蘸就成了,由于那一层晶莹透亮的糖衣十分诱人,那糖葫芦就身价倍增,我看那些参展的“金质奖”、“银质奖”产品,就类似这“糖葫芦”,外表区别不大,可内里就大相庭径了,那糖衣裹住的“糖葫芦”有甜、有酸、有涩、有苦,说不定还有虫子在里面“藏龙卧虎”,那些优质名牌“内瓤”怎么样?-恐怕也会“远近高低各不同”,甚至还有假冒伪劣的“优”藏在里面。一方面,它使优者不优,劣者不劣,黄鳝泥鳅一般长,保护了不平等竞争。另一方面,它使普通消费者不识产品真面目,身受其害无处说。
产生“糖葫芦”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企业的问题,有消费者的问题,更主要的是那些有权授予“金质奖”、“银质奖”的主管部门的问题。近几年产品评优大多太滥,给钱就给奖,论钱分奖次,这怎么能评出真的优质产品来?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延无限大内涵等于零,大家都优等于说大家都不优。作为企业,精力应该放在开拓市场上,有道是“金牌银牌不如市场牌”,消费者也不应该为名牌所累,千好万好不如货真价实好,作为评奖的主管部门,更应该严把质量关,珍惜手中的权利,为广大的消费者评出真正的优质名牌产品,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有句名言:“粉饰便是受刑。”一串霉烂的山里红裹上糖衣后,受骗上当的仅仅是孩子和馋嘴的人,而产品上的绣花枕头似的“糖葫芦”现象,危害可就大了,受害的可能是你,是我,是他——我们大家,而最终受到惩罚的还有企业本身。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