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汶川

永远的汶川

望乡散文2025-03-27 04:57:33
这是苦难后的灾难,带着自信的泪花我们与自然进行着英勇的抗挣。
泪花结出的果实叫宣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在这个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为之哭泣为之奔走相告的时刻,我们首先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命,那里有很多和我们一样活生生的人的生命。那是和我们血浓于水的同胞和兄弟姐妹啊!
灾难是毁灭性的、无情的、冷的发紫的,它还搞得地动山摇,连老天爷都要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受难的人们流干了眼泪。
在这个人神共泣,血泪横流的时刻,在所有挺直了脊梁的大人背后,我还看到了很多稚嫩的坚强……
你应该看到过这样一只手,一只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但手里紧紧拽一支笔的手。可以看得出这手在此之前与某些坚硬的巨大的东西进行过生死的搏斗,可是这手依然矗立在废墟之上,而连接这只手的躯体却被深深的埋在了黑暗中,这是怎样的一场搏斗啊?试想一下:当你的整个人被黑暗包围,留出一只孤零零的手在外面,而黑暗的背后就死亡,你的手会做怎样的反应呢?是拼命的抓呀挖呀,还是任由黑暗摆布呢?而这只手可能即没有抓和挖,也没有任由黑暗在摆布,它选择了另一种坚强,一种信念的坚强。那紧紧拽在手里的那支笔就是他(她)的方向,哪怕在黑暗中无声的死去,也决然要让自己的信念绽放出一支美丽的生命之花。灾难带走了他(她)的一切,但无法带走他(她)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一笔财富,相信他(她)在另一个没有阳光的世界里会用这支笔记录黑暗的可怕,承载生命的伟大,然后用那坚毅的文字擎起汶川那片让人们害怕的废墟。
还有你看到了吗?这孩子现在还活着,她叫白乐潇——一个12岁的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了,眼看着同学们急切而求生的欲望,眼看着摇摇欲坠的教学楼,眼看着生死在门里门外的一刹那,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们都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但她依然坚强的活着!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一只手能拽住这么多可爱的生命,值得啊。庆幸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生命的意义,也从此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明白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真正涵义。活下去才是硬道理,手指其实就是忘记了过去的脚趾,我失去了一只手,还有两只脚,这是一种多么豁达而又智慧的选择。在生死面前他们选择了生,他们就有一千个活下去的理由,而白乐潇为活下去失去了一条救命的臂膀,就应该有一千零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虽然,她失去了一张翅膀,但我相信那个装着一颗博大仁怀之心的她,一定能在汶川的天空祖国的天空上搏击翱翔。
在电视里,你应该看到过一个4岁男孩的敬礼,他的名字叫刘铮。在废墟里,他的还刚刚发育着左手被压断了,人民解放军在用担架抬出这小生命的瞬间,他向这些最可爱的人深深的敬礼了。生存是人的本能,不管你是幼小的儿童还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在阳光下哪怕是睡觉总也要比黑暗中踏实。一次手举过头顶的敬礼,也许在平常可能只是大人调侃小孩的一种结果,但在生命起伏的日子里,这是怎样的一种敬意啊。他用一种文明的方式阐释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敬意。后来我们敬爱的温总理去病床前看望这个英勇的小男孩了,躺在病床上的他向总理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还表示以后要做个和他爸爸一样警察,奋战在第一线为人民服务。总理笑了,人们也被感动了,如此幼小的生命在灾难中明白了什么是大爱,以及为大爱发出了誓言。这个到眉角的敬礼,是铿锵的、是坚忍不拔的,它表达了对可爱人们的深深的爱意和为大爱前赴后继的决心。灾难是冷漠的,但爱不会被灾难阻断,将永远在人们的心中世代相传。
废墟是黑暗的,沉重的,同时也是灾难最直接的罪证。它昭示着沧桑,让人们偷窥到了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可怕的,但废墟里的那“三只手”(一只擎起了废墟,一只拽住了生命,一只传承了大爱)让我看到了汶川的希望。
然,在汶川难道仅仅就只有这样的“三只手”的人们吗?不是的,那里有全国人民的手。当成千上万双手,用血肉之躯,在废墟中刨着汶川;当亿万双手,颤动着狂热,在红纸箱中投寄着汶川;当无数双手,合着一个节拍,在意念中祈祷着汶川。你可以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
灾难可以让一个人窒息,可以让一个汶川在一夜之间变成废墟,但它摧不垮一个拥有“三只手”的民族,不能阻止这个民族的人们在汶川这片土地上的生生不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