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真谛就是乐观

生活的真谛就是乐观

着想散文2025-10-26 02:03:15
任何人都不希望,带着自己的哭声来,伴着别人的哭声走,了结碌碌无为的平庸一身。人活着总希望在人生的舞台上有所展现,也就是说,要能够体现个人的人身价值,受别人的关注,而不是被忽略和遗忘。想实现这个目标,也
任何人都不希望,带着自己的哭声来,伴着别人的哭声走,了结碌碌无为的平庸一身。人活着总希望在人生的舞台上有所展现,也就是说,要能够体现个人的人身价值,受别人的关注,而不是被忽略和遗忘。想实现这个目标,也不一定非要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说来也很简单,就是活着快乐就行。当然快乐不等同于享乐,不是那种声、色、犬、马的自我陶醉,快乐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理行为,快乐的人善待别人,也善待自己,快乐的人不自我封闭,一定会有许多朋友,快乐的人当然也就不会被别人遗忘,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人们总把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当作是一种高尚行为,强迫自己效法,其实人非圣贤,又何必非要以许多清规戒律束缚自己。宽以待人没错,但也要宽以待己,不要因些许小事而对自己苛责过严,使自己永远活在一种自我谴责的桎梏中,而没有快乐。论语中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原则,其中一些连孔子自己也认为是很难做到的,而我们学习论语则更不能以它来束缚自己。于丹教授在解读论语时就说过:“《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而不是将它当作“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向上攀爬的工具。
如何才能使自己快乐呢,首先要重视自己,发现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走出自卑的阴影,看到自己的亮点,看到自己对社会,对家庭的作为,自然也就获得了心灵的快乐。
快乐的人对别人一定是宽容的,但也无须为了宽容别人而委屈自己,善待别人,也要善待自己,以自己的率直、磊落来报答怨恨,既是宽容,也不委屈,人一定能在这种心情中获得快乐,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孔子似乎并未提倡“以德报怨”,“以德报怨”当然高尚,但也确实委屈了自己。
快乐的人,对不顺心的事一定要能够拎得起放得下,陶渊明,辞官后,就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的恬淡生活,他坦然写下了:“悟己往之不见,知来者之可追”,把一切不如意都丢在了过去,而全力营造未来的心灵乐土。
快乐的人,要能够自我解脱,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中的得失,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穷了不向富人谄媚,富了不傲气凌人,这样就能带来心灵快乐了吗?孔子说,这还不够,应当:“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即使贫穷也要寻找快乐,富了也要以礼待人。这是一种不受贫富羁縻的更高的心灵境界,有这种境界的人,还有什么能使他的内心不快乐呢。
李白的一生是坎坷的,然而他最终也领悟到,世事纷争,人生不平在所难免:“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他没有抱怨世界的不公平,他有一个信念,“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显示了他的自信。他把金钱看得十分淡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拎得起放得下的坦荡胸怀,使他获得了逆境中的快乐。
心灵快乐的人,生活也一定能够快乐,快乐其实也是人生的目的,人活着就要快乐,这就是乐观,乐观就是生活的真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