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西姆们的孤独

马克西姆们的孤独

七成八脉散文2025-11-26 16:03:49
光鲜的舞台,众人的焦点,雷动的掌声,热烈的追捧,羡煞旁人,应此生无憾了,或许我本身就不具备表现的因子,缺乏享受成功的细胞,因而注定了与此无缘。吃不到葡萄我就说它酸吧,也确实苦楚难堪,艺术家、学术大师,
光鲜的舞台,众人的焦点,雷动的掌声,热烈的追捧,羡煞旁人,应此生无憾了,或许我本身就不具备表现的因子,缺乏享受成功的细胞,因而注定了与此无缘。吃不到葡萄我就说它酸吧,也确实苦楚难堪,艺术家、学术大师,但凡成就卓著的背后都孤独作伴,因为“非凡手艺”就是这样炼成的,精神的唯一确证着物质的淡定,清心寡欲一生,唯以寂寞为伍,才能成此“伟业”。
聆听着《克罗地亚狂想曲》,也感受着马克西姆的震撼,沉醉于无我的世界之中,找寻着灵魂的栖息之所,这不是之于平凡的超越,而是之于世俗的不屑,超然物外的执着,是对闲适、享乐的离弃。生命或许脆弱,但意志必定坚强,生活的白痴却能独享艺术的辉煌,情商超低却智商超群。在这里生命之树与艺术之花不谋而合,纵然生命陨落也希冀艺术芳华永驻,这也是大师们最后的渴望。
比烟花还要寂寞的心灵需要艺术的滋养才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因而一把大提琴拯救了杜普蕾,某种意义上也是毁灭。一种与世隔绝的“钟情”摧毁了原本平凡的人生轨迹,注定了她沉湎于悠扬美妙的琴声中而无法自拔。天赋异禀却心灵孤寂,艺术上的成就斐然,难掩古怪、扭曲的性情,众叛亲离之后,唯与疾病相伴,落得悲伤逝去。索性就聆听一下天堂里的寂寞歌唱吧。
这又让我想起了《当尼采哭泣》,那倔强的胡子,势必要打造一段个性的历程。崇尚酒神一样的狂欢,说着查拉图斯特拉的豪言,也会拜倒在莎乐美的石榴裙之下,一切看似美好,唾手可得,却又如幻影般触不可及。书写着痴人呓语,同样被命运狠狠作弄了一番,玩笑别人却游戏自身,到头来不得已求助于疯狂这剂“良药”——浑噩于人生的精神之渊,倒错的神经得以舒展,心灵的眼泪得到抚慰。因为他们原本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一颗单纯少思的赤子之心,却误入生命的禁区,便掀起滔天巨浪,被撞个头破血流,甚至粉身碎骨。魔幻的哲理叫人痴迷而不能自已,奇妙的数学也纠缠了无数的纷扰,迷失于凡俗的尘世,却在心智的异域寻得另一番广阔天地。尽管一路苦苦坚守,才至灵魂的彼岸,却无怨无悔。无意于生命的永恒,只愿思想与艺术之花的常开不败,哪管它沿途有豺狼虎豹侵袭,还是孤独寂寞裹挟,依然义无反顾。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无从选择,但生命的意义却有不同的体现方式。生命的旅途也有多处风景,就看你独爱哪个。得与失的权衡无从考量,只要追寻心灵的轨迹,才能找回原来的“我”,一个本本真真的“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