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情结

蒙古情结

空语散文2025-05-08 08:28:15
自幼便生在草原长在草原,可是,我却没能走到草原的深处去。
我没有去过蒙古族人居住的蒙古包,只去过具有象征意义的蒙古包饭店。我没有走近过身着民族服装口说民族语言的蒙古族人,并不真的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只有透过电视屏幕或坐在驶向异地的列车上,我才会看见满坡的牛羊、疾驰的骏马。我的同学和朋友大多是汉族人,即使有蒙古族人,生活习惯也都汉化了……许多时候,我感到自己触摸不到草原的命脉。
可是,草原却走到了我心的深处,在那里深埋了一份蒙古情结。
这情结与一部文学作品紧紧相连。那便是作家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我最初读到的只是连环画,那时我还是个小女孩,尽管如此,我还是哭了,并且伤心了许久。许多年后,我终于读到了《黑骏马》的小说原作,有了成长的阅历,我哭得更痛了。这一两年,《黑骏马》被改编成了电影,那一天,我只是看了一段,就牵动了心中那个结,又哭了。我读过的描写草原的文学作品远不止这一篇,可是,惟有《黑骏马》给我带来如此深沉的感动。
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这样爱草原呢?草原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
是因为草原上的风吗?那令浮云满空流散,令流沙滚滚飘荡,令草木在旷野之上翻卷的草原的风啊!有着鲜明的草原性格。那个蒙古族名字为穆伦·席连勃的著名女诗人,在台湾的炎热中心中总是泛起乡愁,在那思乡的时刻她常常怀念蒙古草原上的风,草原上的风,总能点燃她的创作激情。草原的风啊,它从远古便是这样吹着的吧?吹到今日还将吹向未来,任天荒地老,任海枯石烂,它的本性始终不变。
或者是因为草原上的歌?在一个婚礼上,我听到两位来自草原深处的蒙古族妇女的歌,那音域之宽声音之浑厚真让人为她们被埋没在民间而惋惜。在草原上,不知有多少这样的歌者,他们的歌声伴着马头琴的旋律在草原的上空飘扬,久久不息。童年时代,我经常躺在床上听半导体收音机至夜深人静,往往是,许多电台都道晚安说再见了,还有蒙语台在播放蒙古长调,在那深沉的夜色中,那悠悠的沧桑而辽远的歌声一去千里地响在耳边,有时我便在那歌声中睡着了。因此,时至今日,每当我听到草原歌曲总有回到童年的感觉。
也许是因为草原上的人吧?额吉——这个草原上的人才会用的称呼,我在好多关于草原的文章中读到过,这称呼让我感到温暖。《黑骏马》中男女主人公多年之后经过短暂重逢后又要分离的时刻,她送他走出了很远,她说:将来你结了婚有了孩子送到我这里养着吧,我的身边不能没有孩子。蒙古族妇女对孩子的爱我在许多作品中都读到过,那深沉的母性的光辉把粗犷的草原映得如此动人。我还爱草原上的人有一个蒙古族的名字,从前我教过的一个学生蒙古族名字叫呼伦,让我爱不释口。塔娜、乌云、其木格……每一个名字都在我心中形成不同的意象。
蒙古族歌曲已从草原深处一泻千里,流淌到中国甚至世界的许多个角落。蒙古族一些传统的饮食也已在各地大行其道深受欢迎。而那些满浸着苍凉的古老的蒙古族传说也被人们深情地讲述着……如此看来,有着蒙古情结的远不止我一人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