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长温华

乡长温华

克臬小说2025-04-15 20:42:34
留集乡是个穷乡,人均经济收入全县最低,县政府多次选派有才干的人担任乡长,但是,都是干了几年没有啥变化,最后不是升迁就是调离。温华,县宣传科科长,平时工作积极,颇受县领导赏识。突然一纸调令,温华被调到留
留集乡是个穷乡,人均经济收入全县最低,县政府多次选派有才干的人担任乡长,但是,都是干了几年没有啥变化,最后不是升迁就是调离。
温华,县宣传科科长,平时工作积极,颇受县领导赏识。突然一纸调令,温华被调到留集乡担任乡长。不过,温华任职前向县领导承若,不干出成绩就不离开留集乡。只要能提高留集乡农民的经济收入,温华可以放开步子大胆干,这是县领导给的特权。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留集乡土地贫瘠,灌溉设施没有,降雨多了,容易形成洪涝,长期不下雨,又容易干旱。多年来,农民都是收了小麦种玉米,收了玉米种小麦。没有啥经济作物,也有收割小麦后,播种黄豆、芝麻的,但是,这两种作物产量低,种植面积很小。
乡长温华,上任后就琢磨怎样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光靠种植粮食作物不行,必须从其它方面增加收入,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温华决定搞养殖业,养殖啥?他以前在县宣传科上班时,曾报道过本县荷塘镇一位农民养殖獭兔的事迹。对,何不让留集乡农民养殖獭兔。乡长温华为此专门到荷塘镇那位养殖户家去了一趟,通过一番了解,温华认为养殖獭兔成本低,见效快,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
说干,就干。温华召开了留集乡各行政村村长大会,希望各村最少组织10户,先试点养殖獭兔,由乡政府牵头统一采购兔种,愿意养殖的可以申请农村小额贷款,乡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于是,养殖獭兔就在留集乡展开了。养殖户忙着建兔舍、买兔笼,乡政府还请来了养殖专家讲课,传授养殖技术。不到半年,留集乡獭兔养殖户发展到一百多家。接下来,就是销售问题。本来由乡政府出面和山东一家兔肉厂签订了销售合同,但是,那家兔肉厂因质量问题被查封了。没有人收购,养殖户都把养殖的獭兔弄到乡政府。最后,乡政府出面把一千多只兔子分别卖给了当地几家卖兔肉的小贩,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养殖獭兔失败了,乡长温华并不甘心。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想干一番事业不能怕失败。养殖獭兔不行,再想别的路子。温华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又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就是种植果树,每个村先搞一个试点,栽种苹果、桃树,柿子三种果树。于是,又由乡政府从外地统一采购树苗,聘请果树专家指导。为了尽快见到收益,购买的都是成年果树苗,栽种后第二年就可挂果。
由于种植户多有抵触情绪,根本不去管理,结果,栽下去的果树成活率不到一半,剩下的挂果也不多。有的在果树下栽种了不少白芍、牡丹等药材,也有的偷偷把果树拔掉,改种了白杨树,泡桐树。尽管乡长温华多次到种植户家中劝说,但是,两年后剩下的果树没有几棵。栽种果树又失败了,温华很是苦恼。他才知道,前几任乡长为何没有干出成绩的原因。
养殖獭兔,种植果树都失败了,就这样收场了。不行,上任前向县领导有承若的。温华翻来复去睡不着,索性坐起来,点上一支烟。眼下已进入三月,春种即将开始。今年春季农民种植什么?对,何不让农民种植棉花。乡长温华兴奋地又点上一支烟。温华一夜没合眼,他盘算着怎么宣传,种植多少面积,到哪去购买棉花种,种植的棉花卖到哪里。
接下来几天,乡长温华带领各行政村支书、村长到山东、河南以及新疆等棉花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并从新疆带回了几位技术老师。当时棉花行情不错,种植一亩春棉收入两千多元。这次种植不搞试点,全面开花,而且要连片种植。每个自然村都要划出一块不少于百亩的耕地,只要在连片点范围内,必须种植棉花。有的地块已种植了麦子,而且眼下正值麦苗生长期,有人提出是否保留麦子。有小麦的地块把麦苗梨掉,不然,怎么叫连片种植,乡长温华下了死命令。
留集乡种植棉花轰轰烈烈展开了,先是育苗,后移栽。在棉花种植期间,几乎每个村子田间地头都能看到乡长温华的身影。全乡种植棉花一万两千亩,为此,县电视台多次采访报道。那一阵子,乡长温华成了当地的名人。都知道留集乡乡长温华,号召农民大搞棉花种植。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谁知道自从留集乡棉花栽种后,五十多天没下一滴雨。留集乡百分之九十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只能靠天吃饭。尽管乡政府号召农民担水抗旱保苗,但是,由于长期不下雨,还是没有保住苗子,百分八十的棉花幼苗旱死了。
这次乡长温华真头疼了,一万多亩棉花,不是小数字。这是天灾,也不是我乡长的错。温华宽慰着自己。不能在留集乡继续担任乡长了,温华请求县领导把他调到别的乡镇。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乡长温华悄然离开了留集乡。他走后,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
“乡长温华,叫种棉花。
棉花死了,你叫种啥?
温华说:棉花死了,你晒坷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