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清泉

竹林清泉

至节小说2025-05-02 05:09:34
(引)
青青将刚挖出来的一支竹笋扔在地上,锄头一甩,倒身躺在草坪上。仲春的阳光透过竹稍,一缕一缕的,映在她的身上,一个圆印一个圆印。在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中形成的灰色调衣服,在光影下,花里巴拉的,呈现出灿烂光辉。
听说竹笋挺然勃然,男人吃了,很会硬。但这与青青没有了一点关系,她的丈夫早在元宵节刚过就到江西赚钱去了,要到快过年的时候才回来,年年如此。
她不经意地将手伸到裤裆里,拨开毛毛,用食指去搓揉玉泉洞口的水性观音。一阵的清爽,一股热流升到头上,脸颊一阵绯红。羞涩地眯上眼睛,一侧身,怡然睡去。
(一)
青青是在文革中,记得是在1970年吧,被父亲嫁到这竹林深处。那时,平川人很羡慕山里人。当平川人最饥饿时,山里人却能填饱肚子。以历史比拟,这是否也证明这是一个乱世时年?青青家住古川村,有一片肥沃的大畈,可生产队里一个全劳力的工值是三角多一点。一家就她父亲一个正劳动力,她下面还有四个弟妹,全家七口,白米饭是不必说了,就是菜饭也是罕见的,多数是蕃薯、洋芋熬汤,间或能见到几粒米。15岁的大姑娘了,裤子破得连屁股也遮不严,头发蓬蓬松松的。轻口的人指着她的后背用当地俗语讥讽:头发结螺丝,自苦自得知。
竹泉村离古川20里,绕过屈曲山岭,登上高峻峭壁,是个狭窄的山岙坪,是偏僻山村,几户人家。革命派疏于控制,山坡上可种蕃薯、玉米,倒比平川人过得宽裕许多。政治的漂亮只是诱惑,追求安逸等于远离政治。父亲感激竹泉村的刘恩伯每年借给他蕃薯丝和玉米,就将女儿许配给他的儿子。青青也从此能吃饱肚子了。她丈夫壮实体健,挑二三百斤在山岭上如走平地,青青觉得很有依靠,心里满意,少俩和睦。可不知是什么原因,她总是常常想到过去姑娘时,想起方方。
(二)
冬天,大雪盖白了房顶,盖白了街巷,整个古川村都白了。一早,青青将火笼掖在棉袄里,快步来到方方家。一进门,就在房间中央用力地跺脚。顿时房间中就有一个个雪脚印,一圈是抖落的雪花。
方方的床前摆一张有抽屉的方桌,他坐在床沿,正扒在桌上专心地看书。说来,方方是中学毕业,其实只读过一年初中。文革了,虽然也还上学,但学校并不上课。趁农闲,他不断借来课本,决心自学读完初、高中课程。他抬头看青青,头上全是雪花,棉袄里的棉花在破洞处突出来。
青青无话找话:“这么冷,这么早起床?”
“你都来了,还早?”青青长得并不漂亮,黝黑的脸,很清瘦。可是方方很喜欢她,喜欢她爽朗,喜欢她俏皮。
青青嘻嘻地笑,“快烘烘火笼吧。”说着就把火笼放在桌上推了过去。
平平比青青大4岁,总是用哥哥的口气关心她:“还是你自己快烘烘脚吧,脚趾冻烂了。”平平将火笼推回去。青青随即坐在一张木凳上,将火笼踏在脚下。顿时冒起腾腾的水蒸汽。
青青无聊地看向门外,说:“如果这都是面粉,那就好了。”显然,青青早餐没有喝饱。她的感慨比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更真实。人在饥寒中,谁还真去关心别人?那只是文人装饰罢了。困苦中,吃饱是最重要的。
青青竭力想调节一下气氛,想了许久说:“平平,我做一个谜语你猜,好吗?”
“哦。猜着怎讲?”
青青不假思索地说:“猜得着,奶奶任你摸。猜不着,机机踢一脚。”
平平嘿嘿地笑,挠挠头说:“说吧!”
“长长表嫂,一把按倒。摸摸一个槽,捏捏一撮毛。猜吧!嘻嘻——”
平平一怔:“女孩儿怎么说这话?难听阿。”
“咋不能说?自己猜不着,就赖皮。我不跟你好。”
平平见她正经起来,就细细地忖起来了。青青不愿意为难平平,走到平平跟前,突然大声说出谜底:是烟斗!哈哈哈哈——哈哈哈……
笑声很响,似乎窗户纸都抖动了。
(三)
青青与平平同一个生产队。早上,生产队长沿街喊着:出工哦!出工哦!
青青总是早早就站在村口,等到平平也出来了,就将平平的锄头抢在自己的肩上背着。女友们打趣她:青青待老公真好。青青听了也不生气,说:好就好,怕你?
青青几乎天天到平平家去,人未到笑声先到。平平一听是她的脚步声,就会抬头看她。
忽然有一天,青青说:“平平,以后我要少来了,会影响你看书的。”
“怎么会呢?又不规定一天要看多少?”后来,平平才知道,是她爹叫她少去的。
青青的父亲与平平的父亲是很好的朋友,两个都是保皇派。他们差不多天天晚上在一起“翻古石臼”,天天是相同的话题:“国民党那时节,我们怕谁?谁都不怕哦!那时节后生哦,一个飞腿,八仙桌过去了,警察怎追得着?他又不能开枪,什么办法都没有。”
“听说那时节警察的枪没子弹,是装装样子,吓人的。”
……
一个雨天,青青的父亲又到平平家与他父亲一起“翻古石臼”。随后,青青又稍稍地跟来了。虽然门大开着,但她顽皮地先露半个脸又缩回去。在窗户纸上用小指戳一个洞,一只亮晶晶的眼睛就射进光芒来。
平平桌上的玻璃瓶里插着一支玫瑰花,他正聚精会神地照着写生,画水彩画。平平早已觉察到青青,故意大叫:谁!
亮晶晶的眼睛随即缩了回去。许久,青青不知怎地绕到了平平的背后,在他耳边死劲地大喊一声:“呸呀呀!”口水喷溅了他一脸。
哈哈哈哈——哈哈,又是笑过不停。
“平,你说是瓶里的花好呢,还是你画的这朵好?”
“那肯定,画的没有长的好。”
“我说还是你画的这朵好。它不蔫,可以长久带在身上。”
“那就给你。”平平随手将画递给她。青青将画折叠得很小很小,放进衣袋里。她经常地拆开来看看,直到有一天,洗衣服时忘了拿出来,把它搓成了小纸团了。
其实,青青并不怎么喜欢花。村里的女孩们在农闲或雨天总是绣花、挑花,经常拿块红布叫平平画花样。她总是说,有什么用!还不如到山上摘一朵的好。这几天,她改了主意,也缠着母亲要红布,说要绣花了。娘一边骂一边在箱底找出一块小红布来给她。这样,她就有理由经常找平平了。人们说,这野姑娘也要学绣花了,真怪哎。
(四)
革命形势一派大好,祖国山河一片红。1968年9月16日,县里要召开革命委员会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