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观台神思
道家是我国古代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楼观台向来被视为道教圣地,遗存许多珍迹。暮春时节,我们游览了楼观台。汽车一驶临风景区,大家便雀跃起来。隔窗远眺,连绵起伏的秦岭北麓,一座四围横绝的小山偎依在重峦叠障
道家是我国古代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楼观台向来被视为道教圣地,遗存许多珍迹。暮春时节,我们游览了楼观台。汽车一驶临风景区,大家便雀跃起来。隔窗远眺,连绵起伏的秦岭北麓,一座四围横绝的小山偎依在重峦叠障之中。山顶上缠着一带云翳,脚底下拥着万木绿树。楼台掩映,曲径通幽。草木荣华葱笼,山峦端庄隽秀。古观显出一股仙态。令人神思欲飞。
关中乃周秦故国,汉唐京畿,是民族发祥的摇篮。自古经济发达,文化进步,是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历史留给今天的三秦大地,名胜古迹随处可见。使你足以感悟历史的精魂。
说是山顶上有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使人一下想起铜头铁背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我们几个不顾旅途劳顿,放下说经台不顾就向小山爬去。
山坡上郁郁葱葱,植满了草木。更多的则是茂密的翠竹。有很多新笋。登上高处回头,大片的竹林一直延伸到山脚下的平地上,构成楼观台风景区最主要的植被。所有亭台观阁皆处于翠竹拱围之中。我想那取意在于清高了吧。道家的洁身自好,一尘不染,确也难得。历代不知为多少人所推崇。能够保持青竹一样的高风亮节,确实不易呢。
竹林尽处,山坡上出现一片松树。树不大,碗口粗。路越来越难走,没有铺石级的地方就没有路。山坡上有游人踏过青草留下的痕迹。攀着一旁的荆棘踩上去还直往下滑。愈往山顶,其势愈险。山道左边是陡坡,右边是绝壁,两下里都是深沟大豁。有处的路是一快块石片堆叠起来的。有一处竟是自然天成的陡峭的层岩,完全在伟大的造山运动中断裂山自己长出来的。这么险,那里分得出心思观景致,全部精力只用来悉心攀山了。这条道真难闯。可是听说老子就是上了这山才骑青牛飘然仙逝而去的。此外也不曾听得多少人得道成仙的。细想去究竟修仙的多成神的少。看那李耳足下,竟是凭空无托,绝尘而去。仙途无路了。怪不得呢。
站在山顶别有风韵。杜诗有“会当临绝顶,一揽众山小”的佳句,但脚下的山,实在非可与终南诸峰相比肩。唯其俊秀却不让其余。两旁深谷之中,清泉从岩顶上往下跳,雾汽自谷底里向上升。蕴蔚蒸腾,雾霭习习。给人飘飘欲仙之感。向西南,云霞中的崇山峻岭,便是老聃骑牛所向。真是虚无缥缈,高深莫测。这实在是人们对大自然雄观的尊崇和对古老文明的敬慕。道家哪里就有这等玄妙呢。俯瞰山下塔楼台阁,你仿佛还能听见古老悠扬的古观鸣钟,你的脑海会浮现出一位古代哲学家的雕象,你的心灵会被古老文明的回音震颤,你会振奋,一至激动不已。凭吊故国,你会吟起古老的《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透过腾挪万象的云霭,你似乎看到原野上羚羊奔驰,听到山岗上呦呦鹿鸣。先民们辛勤的劳作,男子狩猎,女子采桑,小儿拾豆,髦老插秧。积聚了数千年文明的故国大地,怎不叫人倾慕,叫人思恋!……
至于老君炼丹炉,实在不成样子。于是大家决定下山;来一场,不可不登说经台。
说经台就建在山前的一块高地上。据说最早是周朝大夫尹喜所筑观象台。古人把握天文气象观测与人事兴衰联系起来,解释了许多自然现象,又解决了不少现实问题。实在是一种奇思妙想。即使今天看来,在许多方面也是十分神奇和玄妙的。站在古观东南而望,山谷间紫气升腾,气象非凡。背转身面对渭水,原野上阡陌纵横,村镇棋布。四围景象尽收眼底。当日老子西游到此,尹喜请他讲学,观象台成了说经台。道家经典著名《道德经》五千言,就在这里问世。可以想像当时景象,一位哲学太斗在众宿拱围中奕奕生辉,流光穿越时空,照耀千年邃暗,至今璀璨异常。现在这里还立着元人高涛篆书的《德经》和《道经》石碑两通。多少人住足凝眸,多少人沉吟咏诵。道家在哲学上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提供了灵动的世界观和实用的方法论。处身纷乱之时,游刃繁难之间。让人痴迷,让人沉醉。一至于后世传人把道家思想推升到玄学的地步,又让人感到奇妙,让人神往。而道家的字视清高,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则一直为后世人们称颂,以为楷模。即便在逆境之中,它也为文人士子逃避现实提供了最经典漂亮的遁辞。道家无论怎样,在中国古典文明中都有重要的地位。
说经台现在成了楼观台名胜的重心,实际就是人们所说的楼观台。历史上这一名胜是颇具规模的。听说有楼台观阁,宫殿池洞,五十余处。历代都有修葺,历代又都有损毁。特别是经过兵荒又遭大火,现在只剩得几处墟落犹存。遗憾的是我们不能尽览,如著名的老子墓,吕祖洞,化女泉等处。
最大的一处遗墟就算宗圣宫遗址,座落在说经台以北,公路两侧的大片平地上。历史上曾经是楼观台中心所在。唐朝由于与李耳同宗,这里被辟为大唐宗圣宫,道教盛极一时。后又衰落。就在几年前,遗址四周还是一片农田,墟里唯留几株苍老的古银杏,其余便是断兽残碑,满目苍凉。道家自为宗派,老子更堪称一代大圣。孔子还曾问礼于老子。道家学说终成教派,是有道理的。既通大而又玄妙,既实在而又虚幻,可说一切在变化多端,在游刃有余。道家思想宗教化,一方面使其披上了神与仙的色彩,另一方面又说明其在民间的可传播性。不象儒家说教,终究成了统治者葫芦里的迷幻药,投机钻营者的敲门砖,平民百姓身上的枷与锁。道家在骨子里就是清高的。哪怕清高得有些孤傲,有些不逊,有些离群索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其实是很高尚的了,切实为不易。
踏上归途的时候,我再次从车窗眺望远处的雕楼画阁,青竹翠柏,一及林间古观,田中墟落。我想,历代修仙者不计其数,终究得道者几何?悠乎间天竟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真个是,秦岭云霭锁古观,渭河雨雾笼桑田。烟雨朦朦之中的楼观台更显得神秘莫测。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