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在,易远游
当今社会异常现实,很多人已然习惯在做任何事之前先找出理由和目的,暂且美其名曰“求证”。然而,古人似乎比我们想的更周到,因为他们早在数千年前便在这件事上作出了“证明”。
“百善孝为先。”包拯辞官回乡,董永卖身葬父,就连出了名的“莽夫”李逵也要打虎救母。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了中华五千年长河的一半历程,单就孔子门下就有无数孝例:子路百里借米,子骞芦衣顺母,子舆啮指痛心……《论语》之中更是提醒我们:“父母在,不远游。”
有人说:“现在毕竟不是封建社会,通讯水平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父母健在,我们才能更塌实的去远游。”不可否认,在当时,恐怕书信是唯一联系方式。更严重的是,那时会写字的大凡是文人墨客,要知道,中国到现在仍有九亿农民。而如今,电话线、手机信号以及网络贯穿整个世界。相比泛黄古书页与黑白旧相片里记载的那些岁月和人们,我们已是身在福中。正因为身在福中,我们才更应满怀感激之心去回报社会,回报父母。没错,我们要报恩,因为有国才有家;我们要走出温室,因为它远比大气温室更为危险;我们要远游,不为别的,正是为了一个字——孝。
孝就是一副美丽的画,但并非浓墨重彩渲染而成。它也许只是一滴淡淡的墨,但它烙印在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裹在层层重负之下,一旦触动,它便潮水般扩散。
孝就是风筝与线,父母是那牵挂着我们的丝线,而我们只需尽情飞翔和远游。但你千万不要一下飞的太远太高,更不要绷断了丝线。飞的累了,记得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这会让你比任何时候都温暖……
夜幕拉下,犹如我们的黑发,繁忙的一天终于结束。不经意间发现,父母的两鬓又添了几许苍白,犹如墨色褪去;眼角的皱纹又明显了几分,犹如山水画中山石的皴折,越来越深,越来越长……
也许你不知道他们和你一样年轻时拥有怎样的梦想,或许你也不清楚他们脚下鞋子的尺码,甚至你不记得在他们生日时对他们说声“生日快乐”。但是,你一定要理解这样一句话:“父母在,易远游。”
《论语》中“父母在,不远游”的下一句是什么?
游必有方!这个“方”,是方向,更是尺度和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