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情节

古树情节

随带散文2025-04-18 03:25:35
昨天观看了天水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片《老树风骨》,今又拜读了侯若志先生撰写的《古树守望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那剪辑精美的电视画面、简洁精辟的解说辞、甜美而富含磁性的播音效果,把一个朴素的业余画家——杨望科勾勒得丰满而生动;那一幅幅虬枝长髯的老柏、老态龙钟的古槐、饱经沧桑的巨柳、鹤发童颜的山榆……无不透溢出画家对古树情结地痴迷和对艺术执著地追求。那150多幅老树写生稿,一笔一划定然是用充盈的心血作颜料来渲染,一枝一叶一定是用浓浓的真情来勾画,一株株古树画作的完成,肯定倾注了饱满地创作激情,要不怎能那么根深叶茂郁郁葱葱,那么生机勃勃又包涵着绵绵深情,那么沧桑依然傲然挺立风骨依旧。其实古树情结,就是赤子眷恋故乡的情结。
是的,杨望科确是古树的忠实守望者,一位死心塌地的守望者。而画家笔下的每一棵古树,就是一位拟人化的老者,一位古秦州忠实的守望者,这一守就死心塌地守望了千百年。古树经历着世事的沧海桑田,见证着古城的荣辱兴衰,不即不离地陪伴着、守望者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而画家却形影相吊地陪伴着古树,情有独衷地守望着古树,为古老树留名,为老树画像、为老树登记注册、为老树树碑立传;展示老树的神韵,张扬老树的个性,标榜老树的风骨。正是有了这么多老者、智者千百年来的默默守望,才给名城天水锦上添花,让龙城灿烂夺目声震华夏。试想,如果伏羲庙、卦台山没有古柏的点缀,那庄严肃穆的氛围还会那么浓烈吗?假如,南郭寺、玉泉观没春秋柏、唐槐的守望,那景点还会那么古朴秀美?还会赢得众多中外游客远道来观光旅游、拜谒古树?还会留下诗圣杜甫的足迹、墨迹和气壮山河的锦绣诗篇吗?杨望科画中的每一株古树的背后,都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一个美丽神奇的动人故事……
杨望科画笔下钩勒出的古树总是那么飘髯遒劲,枝繁叶茂。他用满腔热血浇灌出了老树的青枝绿叶,枝枝叶叶间又饱含着真挚情结和殷殷寄托。他用娴熟的笔触突出了老树暴雪沙尘压不弯的高尚风格;用细腻的笔调渲染出了古树严寒酷暑摧不垮的崇高气节;他用炽热的画笔流露出了老树风雨雷电击不倒的不朽情操。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面对一株老树,犹如面对一位久经世事沧桑的老人,只要用真情真心去接触,去交流,去呵护,才会认识老树的外在风貌,读懂蕴涵其中的内在精神。
哪里有老树奇木,哪里就有苦行僧般的守望者杨望科的身影。正是由于隐藏山中人不知的缘故,许多老树才得以躲过无数劫难,长久的存活于世。为了搜寻一棵鲜为人知的老树,他往往是跋山涉水,徒步走几十里坎坷崎岖的路程,途中只能啃干粮喝凉水,来给身体加油充电;为了完成一幅古树写生稿,忍受饥寒,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多少次,为了完成一幅老树画作,他会就地住在山村农家小院的土炕头上;多少次,为了相伴尊崇的古树,他会在寂静冷清的寺庙或道观里过夜。怀着对千年古树的崇敬之情结,他不知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一番徒步苦苦寻觅,足迹踏遍了天水五县二区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甚至陇南的山区的村村寨寨,也留下了他深深而坚实的足印……
在物欲横流艺术极度贬值的今天,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不间断地跋涉在通往艺术殿堂的荆棘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默默勤奋地耕耘,如果没有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没有衣带渐宽终无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崇高境界,就不会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对一个画家来说,要取得一定的成绩,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赏,就要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险阻,这个中的酸咸苦辣惟有自己知道。杨望科最终尝到了成功甜头的欣喜与满足,足以慰藉跋涉者、耕耘者和守望者的心灵。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只有痴心不改的守望者,坚持为社会做好事,宣传故乡的山山水水,美化故乡的一草一木。为了一往情深的故乡情结而一辈子努力做好事,才最难能可贵!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