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住在贝壳里的海
拿到这本书,在一个寂静的下午,阳光把每一缕风都灌醉了,我轻轻地翻开,聆听贝壳里的海。
未曾见过海,所有对海的印象都停留在浩渺与一望无际上,却不曾想过将这样的海放到贝壳里,该是怎样的景象。依稀记得书中的句子:你看过海最有感情的面貌吗?人们误以为“潮汐”是大海真正想表达的感情,却不知那是在众目睽睽下借以掩盖寂寞的一时喧嚣。我们是一样的,行走在喧闹的城市,穿梭于拥挤的人群,附和,欢笑,悲伤,难过,像每一个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可是心却失落在了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那些掩饰的情绪加速了孤独的发酵。
我的思想里蔓延着这个故事,总有一种与外界隔离的感觉,好像摊开书就谢绝了身后的现实。
海天,海滩边一个捕鱼为生的少年。他的世界没有声音,他有着真空一样与世隔绝的性情,看他一眼像过一年,可是看他一眼就再也不愿把目光移开,因为他身上有很深很深的海的气味。也许部分咸味会被风带走,而且叫人几乎分不清是眼泪还是海洋的味道,但依旧习惯看着他,看他收拾渔网时娴熟的动作,看他跳到海里的瞬间那个优美的弧线,甚至是他足以回应一切的淡淡的微笑。生活给他预备了些波折,而他只是把这些都带到海里,去那里寻找海的声音,寻找能让他应对这一切的力量。
有时候,我也希望有一天一觉醒来便能听见海潮的声音。
海天在纸上写下了这句话,然后一个人消失。照作者说的,用手触摸不出他笔下的力道,只觉得这句话听的都快脱离了白纸。他的愿望是最原始的呼喊,但也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海滩上的贝壳多到不可数,完整的,支离破碎的,全躺在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之间,像是为人类蜿蜒地铺上一条星光大道似的。
没有海潮声,缺乏海水、沙滩味,贝壳的声音绝对会销声匿迹……
很喜欢书里这些外景的描写,好像随时都能听到海潮的声音,而这声音里又透着触手可及却说不清楚的安静,把人的精神洗涤的只剩下若有若无的想象。
书里的儿玥是个熟悉了城市里的嘈杂仍然保持着一方心灵净土的人,她走近了这片海,渐渐地习惯上海带来的清新。随着她的脚步,清晨看海,到海堤的最高处,因为那里有最宽阔的视角,那里,是可以看到海天相接的地方。她与我们一样,难过的时候会用力地流泪,释放出完整的悲伤,安静的时候会傻傻地呆着,等待着未知的未知,不知道下一秒该做什么。是我们的感觉与她雷同了,还是她本来就映射了我们的生活呢?
欣赏作者的这种理性洒脱的态度:
有些人只能做他现在能做的,该做的事情,即便预知到了明天会发生悲伤的事也会认真地过完今天,即使彷徨也会继续,因为明天还没到,明天还在明天。
其实,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为了把自己巩固的坚强,手上的青春还剩多少,谁也不知道,时光的线条已经那么分明,不管怎样,客观地说,我们已经回不去了,那么,我们真的应该选择一次忠于自己的感受,错了也不要紧,后悔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总算曾经和真正的自己相遇过,哪怕只是擦肩而过。
贝壳里的海,贝壳里独立的世界,海寄住在贝壳里,安静地醒着……
结束了故事,我再也不愿翻开书,因为,很多经历,一次,就够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