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重庆
重庆在我的记忆中朦矇胧胧。在那飘忽不定的云雾中,这座美丽的山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蕴涵了多少动人心弦的故事!它使我产生了孩童般的好奇。多少年来,我渴望再次一游,这次,终于如愿以偿。
6月3日清早,一下火车,我就被一幅美丽的雾都风光所吸引。层峦叠嶂的山峰间高楼林立,大厦栉比,马路纵横,车辆穿梭,行人如蚁;城市依山而见,山绕城市旋转,高高低低,重重叠叠,错落有致,杂而不乱。而这一切,又被笼罩在一块巨大的薄幕轻纱之中,隐隐约约,似娇还羞。
美得无与伦比,果然不负雾都的盛名!
在酒店登记好住房,放下行李,我直奔朝天门。当年乱糟糟的朝天门如今焕然一新,街道已经拓宽,低矮破旧的房屋不见踪影,代之而起的是诸如朝天门大酒店之类的摩天大楼有序排列;船形的朝天门广场象一艘整装待发、昂首起航的巨轮。广场干净整洁,人们自由自在地散步、聊天、放风筝、倚栏观景,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太平盛景!
记得当年来重庆,正值“文革”初期,这里一片脏乱,人们闹哄哄的。“红卫兵”散发传单,发表演讲,“造反有理”的歌声震耳欲聋,大字报铺天盖地;行人脸色凝重,心情紧张,毫无乐趣可言。朝天门码头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席阶而坐的棒棒军。
那时,重庆的交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搬运行李货物上下码头,全靠棒棒军。这是这个城市中最底层的社会群体,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整天呆在码头上,靠一根竹棒两条绳索,为需要服务的顾客搬运沉重的行李货物。他们出卖的是力气,收取微薄的力资,过着最艰苦的生活。如今,棒棒军在重庆已不多见,朝天门码头上已无他们的身影,只是偶尔在街头巷尾,还能见到他们的踪迹。
从朝天门码头溯嘉陵江而上,不远,就到了洪崖洞,有洪崖滴水景观。最壮美的是那依山而建的层楼叠阁,有十几层楼高,梯次而上,古色古香,美不胜收。
据说,这里原来是古重庆的一座老城门,有很多古老而又动人的故事传说。现在作古迹保留,建了不少有关洪崖典故的塑雕,如海盗船、大禹治水之类。
上次来重庆,是否到过洪崖洞,至今毫无印象。估计未曾涉足,因为那时正值“文革破四旧”高峰,洪崖洞肯定在“四旧”之列,会被“红卫兵”打砸得一塌糊涂,禁止游人参观。
离开洪崖洞,我去了解放碑。重庆人说:“不去解放碑,等于没有到重庆。”这有点夸张,但解放碑确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解放碑不仅是重庆的市中心和商业中心,是重庆最繁华的街区,而且是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那座纪念碑叙写了多少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故事!是重庆的灵魂,是重庆人的精神支柱。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以重庆为陪都。抗战胜利后,便建了这座纪念碑。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纪念碑进行了改造扩建,有三十七米之高,曾是这一带的最高建筑,由刘伯承元帅题写了碑文,很是雄伟壮观。但是,改革开放以后,解放碑周围的旧房子都被拆除,建起了很多好几十层的高楼大厦,一幢挨着一幢,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由于周围的商场酒店十分高大雄伟,街道就显得狭小了,解放碑也显得很矮,对比之下,象长江三峡悬崖峭壁下的一叶扁舟。不管怎么说,解放碑毕竟是重庆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在人民的心目中,解放碑永远雄伟壮观,高大巍峨!
人民广场是重庆市的政治文化中心,不可不去。找一家小餐馆,匆匆吃了午饭,便往人民广场赶。大礼堂还是那么雄伟壮丽,那座金碧辉煌的仿北京天坛建筑,四十四年前曾令我惊叹不已,如今显得更加漂亮。
广场经过拓宽绿化美化,干净整洁。游人很多,但没有以前那么嘈杂喧哗,而且个个脸上喜气洋洋、朝气蓬勃。大礼堂对面是三峡博物馆,这是改革开放后才建起来的。整整一个下午,我就沉浸在博物馆中,仔细地参观,认真地听讲解,对重庆又有了进一步的较为深刻的了解。
重庆是一座红、绿、古色交相辉映的城市。绿色就不用说了,整个重庆就是一座大森林。坐在去重庆大剧院的嘉陵江过江索道上或跨越高楼大厦的轻轨车厢里鸟瞰重庆,整个城市隐现在一片绿色之中。从各个山顶到长江嘉陵江边,浓荫匝地,绿海泛波;街道两旁树木繁茂,鲜花竞放。重庆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五个重庆”中就有一个“森林重庆”,在我看来,名副其实。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红色历史,重庆也不例外。六十年代初,罗广斌、杨益言写的小说《红岩》曾经使还是懵懂少年的我心灵震颤。1966年那次去重庆,我特意去了红岩村和小说中描写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虽已相隔四十四年,但我还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
红岩村有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旧址,建筑保存完好,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工作过。当时,看了陈列和听了讲解,我们一个个激动不已,深感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们充满无限的敬意。
参观完红岩村我们又去了《红岩》小说中描写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所谓“特种技术合作所”其实就是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国特务机构关押共产党人的监狱,是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对外冠冕堂皇的伪称。渣滓洞原来是一座煤窑,白公馆是国民党军阀白驹建的一幢别墅,改成监狱后,反动派在这里对关押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和折磨。特别是1949年11月27日那天,他们不甘心自己的灭亡,枪杀了大批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只有少数越狱逃脱。当时,“红卫兵”们看了监狱里的情景、听了江姐和小萝卜头的故事,个个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白公馆的围墙一片洁白,房子也比较好。北京来的一群大学生“红卫兵”说这是走资派美化国民党反动派,美化关押共产党人的监狱,号召大家把围墙推倒。一声令下,“红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用长杉木顶住围墙,齐心协力,很快就使围墙轰然倒塌……
这次,我特意去了红岩村和渣滓洞、白公馆,回响起当年的情景,现在旧地重游,不禁感慨万千。
红岩村面貌已经大变,完全不是四十四年前的那个样子。走过宽阔的红岩广场,登上数百级石台阶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下一篇:我看《蜗居》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