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伊斯兰堡散文2025-10-18 07:31:52
秋意渐深,凉意渐浓,树叶已经开始飘落,海水已开始转凉,候鸟已开始南飞。邻居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什么时候回家?”战友、朋友、亲戚在电话中,在短信中,在微信中常问的一句话也是:你什么时候回家?”家
秋意渐深,凉意渐浓,树叶已经开始飘落,海水已开始转凉,候鸟已开始南飞。邻居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什么时候回家?”战友、朋友、亲戚在电话中,在短信中,在微信中常问的一句话也是:你什么时候回家?”
家,什么是家?对我来说,房子、汽车、金钱不是家;旅途、驿站、宾馆不是家。家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感受,是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充满体贴的地方;是一个无论你走多远都会想念、牵挂、急着早点回去的地方;是一个有人呵护你,爱护你,保护你的地方;是一个你受了委屈有人安慰你、劝慰你,替你分担忧愁的地方;是一个你再生气,再烦恼也不肯离开,即使离开了也终究要回去的地方。
小的时候父母是家,无论他们住的是豪华的别墅还是乡野茅屋,对你来谁,都一样是家。因为有他们在你身旁,你就有依靠,就有安全感。他们疼你,爱你、关心你,培养你。你在家的时候他们盼你快快长大,能够远走高飞,当你真要远游的时候,他们又恋恋不舍,偷偷流泪。“临别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千叮咛万嘱咐。无论你走多远,他们都是你的牵挂,都是你魂牵梦绕的地方。
入伍后,连队是家。无论是在美丽的营房还是在演练场的帐篷里,有首长,有战友,有兄弟。睡觉时,有首长为你盖被子,生病时有战友为你打病号饭;受到挫折时有指导员和你屈膝攀谈,给你安慰,给你信心,给你力量;想家时,战友们会带你月下散步,在宿舍为你唱歌,熄灯后为你讲故事,关爱你,温暖你,支持你。一样的温暖,一样的亲情。我们都习惯把驻地叫第二故乡,把部队叫家。
结婚后自己成了家,那是只有夫妻才有的小家。有温情,有争吵;有相敬如宾,也有唇枪舌战;有卿卿我我的缠绵,也有背对而眠的冷战。但夫妻就像牙齿与舌头,舌头用来感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牙齿把这些酸甜苦辣咀嚼而后咽下,一起消化,一起吸收,一起承担。有时牙齿会咬到舌头,舌头会顶破牙床,但他们却永远不离不弃。
有了孩子,那是一个温暖快乐的家。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是这个家的希望;孩子的牙牙学语是这个家的幸福;孩子“爸爸、妈妈”甜蜜的叫声是这个家的陶醉;孩子的淘气、调皮是这个家的快乐;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是这个家的成就和荣耀。但每到过年,我们还是会对孩子说“咱们回家!”,那是要回到父母的家,那是一个大家,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快乐的孩子,有道不完的亲情,有聊不完的家常。只要父母健在,我们的小家只是这个大家里的一个细胞,因为这里有割不断的亲情,有日日夜夜的牵挂,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孩子远游,父母离世,我们又回到了只有夫妻的小家,夫妻是这个家的两条腿,我们走到哪里,家就在哪里。相互搀扶,相互支撑,少了激情却多了亲情;少了甜言蜜语,却多了唠唠叨叨。但平平淡淡是这个家的平湖秋月,相互依赖是这个家的的深山树藤。少了争吵多了包容,少了缠绵多了信任。早晨一起散步,上午一起阅读,下午我写日记她绣牡丹,晚上一起看电视或聊天。我摘菜,她做饭,她扫地,我涮碗。我渴时,她给我泡一杯淡淡的茶,她累时,我给她轻轻捶捶背。两杯红酒对饮,喝出一种浪漫,红烛对影,怀想所有值得的纪念日子。
在老家,那是一套三室两厅的大房子,我们回去居住,那是我们的家。在这里,是一间五十多平米的小房间,我们居住,一样是我们的家。无论走到何处,都是形影不离的影子,同是红颜不再的脸庞。一样的亲情,一样的恩爱,一样的搀扶。何以为家,我们的腿走在哪里,那里就是我们的家。家是一段时光,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怀。只要这三种东西围绕在我们身边,那就是我们的家。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