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河山

还我河山

形胜之地散文2025-04-16 20:15:51
笔者近年国内游历,曾见多处纪念岳飞胜迹,最具规模的自然是南宋京都临安——杭州西湖之畔由智果寺改名的岳王庙,再就是北宋东京——河南开封府外朱仙镇岳王庙。还有武昌黄鹤楼公园一组岳飞大型雕塑群像,南阳卧龙冈
笔者近年国内游历,曾见多处纪念岳飞胜迹,最具规模的自然是南宋京都临安——杭州西湖之畔由智果寺改名的岳王庙,再就是北宋东京——河南开封府外朱仙镇岳王庙。还有武昌黄鹤楼公园一组岳飞大型雕塑群像,南阳卧龙冈武侯祠内岳飞秉烛酣书出师表蜡像。以及敝乡不远的庐山西部、长江北岸政府机关院内几处岳飞后人墓葬。长江一带很有一些岳姓人家以岳飞之后自诩,青年后生以岳家拳为强身之道而竟技人前。
二十四史中的《宋史?岳飞传》将岳飞与西汉以来名将加以比较,认为“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笔者读史不求甚解,但对“韩、彭、绛、灌”者也有些了解。韩者韩信,开大汉四百年之基业。说他仗剑去国吧,少壮受胯下之辱而竟无切齿之羞;说他腹藏丘壑吧,功成名就之后居然让一妇人剁为肉酱遍赐群臣。其勇何存,其谋安在?彭越以大盗之身竖招兵旗反秦,以三万甲士之众投奔刘汉,以两次攻掠梁地获大批军粮供应汉军。获封梁王之尊后不久即被刘邦身首异处,且遭诛连九族。绛侯周勃地位较之前面二王,身价先掉了一半。汉代五爵是王、公、侯、子、男,侯只有县以下万户封邑,小侯只有几百户。周勃后来官拜太尉,那是沾了清除吕氏势力的光才建下青史之功。颍阴侯灌婴一直是刘邦驱使的一名走卒,虽有封侯之荣,但那是郡守也能管辖的爵位,值得史书记载的功劳是和周勃合兵平了吕氏之乱。
岳飞于北宋宣和年间参加抗辽,时年19岁,应募于东京留守宗泽部下。岳飞投军之前,岳母姚老夫人绣刺“精忠报国”四字于背,成为岳飞一生处世准则。宗泽是北宋力主抗金、三呼“过河”而死的天下兵马副元帅。岳飞与宗泽爱国意气相投,一见如故,以师生相称。时代大背景使岳飞后来成为一代抗御外侮民族英雄。所学兵法运用之妙使金人望风败北、一溃千里;所习武艺又使岳飞身经百战,勇冠三军。比起韩、彭、绛、灌或藏书生意气,或具匹夫之勇可谓“文武全器”,历代少见的帅将全才。
公元1126年,金军攻陷东京开封。艺术造诣很高的宋代书画艺术家——微宗皇帝于城破之前,打破千百年来皇帝终身制惯例,急急忙忙惮位给儿子钦宗皇帝。然而兵临城下的惮位根本挽救不了北宋王朝灭亡的命运,钦宗皇帝尽管登位之前把下辖17县24镇100多万人口的古代大都市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权知开封府”是依靠开封府600名吏员的文治,而一登皇位就面对金人数十万关东铁骑的长驱直入,钦宗皇帝哪里能象乃祖赵匡胤那样运筹帷幄、亲冒矢石,一条杆棒打出400座军州。于是城破之日父子二人双双被俘,文武百官、后宫佳丽统统被金人掳至北方荒原。宋太祖迁李后主北上悲剧重演,只是金人是茹毛饮血的少数民族,也没有宋太祖那样文明,微、钦二帝也不象李后主从南京迁至开封,而是从开封迁至内蒙。亡国之君待遇也不一样,否则李煜能赋诗填词赵佶也能寄情书画了。李赵的共同命运是亡国,“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国不可一日无主,是年康王赵构在建康匆匆登基,史称高宗。建康(南京)城背长江,时刻面临金人威胁,小朝廷只好继续南迁临安(今杭州),甚至流亡海上。而此时岳飞则在湖北、河南敌后孤军奋战,六战六捷。千里驰援常州也是四战四胜,致“岳家军”声名大振。绍兴三年,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绣旗褒奖。岳飞领太子少保官街兼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兵大举南下,攻占建康。岳飞从临安经九江返回前线,向老将宗泽写下“还我河山”誓言,一战收复建康。再战郾城时,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下砍马足,上斩敌首,大破金军拐子马。全军在主帅带领下人人争先、个个上前,致使金兵全线崩溃。岳家军乘胜追击,收复邓州、洛阳,兵过黄河、淮河,直达开封城外45里的朱仙镇。此次战役中,金兵统帅兀术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而一心与金人议和的宋高宗和奸相秦桧则一天之内连发12道金牌召回胜利之师岳飞,致岳飞痛饮黄龙的雄心受挫。
由于绍兴五年在洞庭湖镇压杨么农民起义军时,收编了五六万精兵,岳家军实力大增,次年再度北伐,攻占伊、洛、商、虢,围攻陈蔡。收复大片失地后因粮草不继,只得回兵鄂州(武昌),面对一江浩荡逝水,北望宋朝大好河山,岳飞豪情满怀却壮志难酬,悲愤填下《满江红》长调一阙:“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全词如江河直下,激荡澎湃,成为诗词古国激人斗志、撼人心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与伦比的金石铮铮的千古一词。
绍兴七年,岳飞官拜太尉,执掌天下兵权,再次请表北伐,却被高宗冷冷拒绝。岳飞之后的历代王朝都十分推崇他的“忠君爱国”思想,且无论宋、元、明、清,汉、金、蒙、满。因为尽管岳飞爱国爱得不顾家,不要命,但是忠君思想始终放在第一位。否则在收复朱仙镇直捣黄龙府大好形势下,何以半途而废,全军班师?无非高宗的诏令——金牌连发了12道,为了皇帝一人苟安,放弃万里河山的收复。孰轻孰重。岳飞的智勇就是跳不出先忠君,再爱国的怪圈。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秋,岳飞兵出中原,路过南阳卧龙冈,拜谒武侯祠。诸葛亮六出祁山、矢志不渝北代壮志使岳飞不顾鞍马劳顿,中宵披衣,遍览祠内前后出师表碑刻,且彻夜书写诸葛武侯讴心沥血的千秋一表。笔者游历武侯祠有幸购得岳飞手书印本,发现岳飞不但文具诸葛安邦之智,武具绛灌开国之勇,且一支斑管狼毫,宛如一条游荡于行书、行草两座书法高峰之间蛟龙。其笔峰力透纸背,其书风气沉日月。前后出师表一千七百余言当为一气呵成,没有童子十年悬腕之功,岂能旦出气壮山河墨宝?
岳飞带兵百战百胜首先是善谋。为将之道不患无勇,最患无谋,其次是临机制变。岳飞的“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16字方针成为后代军事格言。最后是治军严明,同甘共苦。“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岳家军的行动口号和准则。岳家军治军之法明代戚继光“戚家军”也全面实行,成为明未威震东瀛的文明威武之师。清代曾国藩、李鸿章在创建湘军、淮军时都以岳飞治军之法为“金镜”,都创建出一支较为过硬的作战队伍。而井冈山时期红军制订“三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