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证60年沧桑巨变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最早接受的品德教育。“季扎挂剑”的故事,像一枚烙印,把“信守承诺,至死不渝”的信念,深深烙在我幼的小心灵之中。从此千古诚信之地的季子故里——常州,也就成了我心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最早接受的品德教育。“季扎挂剑”的故事,像一枚烙印,把“信守承诺,至死不渝”的信念,深深烙在我幼的小心灵之中。从此千古诚信之地的季子故里——常州,也就成了我心中的圣地。不管走到哪里,“三吴重镇,八邑名都”,悠久而厚重的城市历史脉络,总使我感到自豪。但在我旧时的记忆中,常州只是一座小城,稍具规模的企业,仅是几家纱厂而已。全城估计也就三、四十万人,从东门走到西门,有一个小时就够了。常州今天的繁华,一是国家的政策,再就是常州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结果。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潮,把挑战和机遇同时摆到了国人面前,常州人充分把握住了这一时机。星球收录机、红梅照相机、金狮自行车,以及各式灯芯绒,风靡大江南北。常州人第一次将自己的影响延伸到全国,从而开启了全国“中小城市学常州”的辉煌篇章。
但常州真正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近20年的事。在改革开放的声浪中,常州率先启动了“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常州人将教育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切入点。于是一座被民众称之为大学城的“常州科教基地”,拔地而起。这种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常州大学城”是全国第一个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显著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园区。常州人前瞻的眼光,吸引着来自海内外开发商的眼球,从而迅速使自己跻身于全国综合实力50强、全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的行列。于是一个被誉为“常州模式”,以全民学习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设想,又一次影响全国,常州再一次在国人面前展现了她的风采。
2002年4月,国务院批准常州建设特大型城市,给常州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那一年我去香港旅游,不经意间听到游客们以钦羡的口吻谈论着“苏、锡、常”。我意想不到,常州这个曾经发展滞后的小城,现在居然让世界瞩目。
生活富裕了,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常州政府在“以人为本”的框架下,将惠民思路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园林绿化建设三个方面。国内还只有北京、杭州等大城市才有的快速公交(BRT),不到两年,就在龙城大地投入运行,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常州速度。公交车开到了自然村,市内所有公交线路全部一元到底。公交IC卡、学生卡、老年卡则有更大的优惠。在免费开放城市公厕、免费开放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各种展览场所等惠民举措中,常州人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
治理污染,使城市的水明显变清,市河内又见到了久违的游鱼。原来穿越闹市的大运河要已南迁。新运河两岸绿树成荫,全长44。5公里的河道上,11座造型别致的现代化桥梁,飞架两岸,成了点缀龙城的又一道靓丽风景。常州正在把“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的目标付诸实施,并走在了全国前列。
如今漫步在宽畅整洁的龙城街道上,高楼广厦鳞次栉比;城市园林美轮美奂;通衢大道纵横交错。六朝遗存、吴韵汉风随处可见。一座南濒太湖,北襟长江,现代化中透着浓重文化气息的新兴都会,正以全新的面貌,显示其厚重的历史地位。开发区内,落户着许多海内外知名跨国公司。新兴的动漫产业,IT产业正以蓬勃的朝气,引领着时代潮流。
走出工业园,再沿延陵路走一遭,则会看到城市的另一种风貌。从朝阳桥开始,一路向西,首先映入眼睑的是四水环抱的舣舟亭公园。苏东坡曾11次到过常州,当年他去润州时,泊舟常州郊外,并写下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一首,后人在此建舣舟亭,以志纪念。园内现有“野宿亭”、洗砚池等遗迹。清康、乾二帝南巡时,还在此兴建过万寿亭行宫,乾隆御笔书写的八块碑文依然保留完好。出舣舟亭,沿古运河一路向西。不远处一塔矗立,这是始建于南朝齐梁时期的文笔塔,塔在红梅公园内。园内历史遗存更为丰富,唐代的红梅阁;颂扬常州开埠始祖延陵季子的嘉贤坊,纪念王安石的半山亭……一一展示着常州厚重的人文历史。
和红梅公园一隅之隔的天宁寺,是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的千年古刹。乾隆曾三次到此拈香,并题写了“龙城象教”的匾额。现代修建的仿古建筑天宁宝塔,是目前全国第一高塔。每当夜晚,祥光宝气,云蒸霞蔚,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出天宁寺再一路向西,就进入了商业街区,在这寸土寸金的闹市区,却有一处粉墙黛瓦的古建筑群,这就是常州文脉之所在——前后北岸街区。清代诗坛闻名的“毗陵七子”中,洪亮吉、黄仲则等都出自这里,清代大学士吕宫状元府,历史学家赵翼的“湛贻堂”和状元赵熊诏读书楼“魁星阁”都集中于此。龚自珍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和被称为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的“廿二史札记”都从这里传出。
再过去就是常州商业第一街“南大街”了,穿过南大街,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漕运码头西门表场。河旁是重檐叠甍,飞阁流丹的篦箕巷,巷内有皇华亭,亭内有刻着“毗陵驿”的碑。是《红楼梦》里,宝玉拜别他父亲出家的地方。巷东有座石拱桥,古称“文亨桥”。每当皓月临空,人们可以在桥上观赏到一种奇特的迷人景观。圆魄临空,蟾光四溢。俯视桥下,月亮的倒影,似乎随着湍行的水流穿桥而去。这一景,人们称之为“文亨穿月”。
这些曾经荒芜和残缺的文物古迹,现在都已修葺一新。走完这一段路,虽然只是管窥蠡测,但今日常州已见一斑。站在“文亨桥”上,仰望星空,真有一种翻天覆地的感慨,真所谓“古人未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文亨桥上的明月见证了这座承载着历史厚重的古城,60年来的沧桑巨变。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毛主席,我们永远怀念你
下一篇:我知道,你一直都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