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图书馆”的花献给“张爱玲”这座佛

借“图书馆”的花献给“张爱玲”这座佛

荒漠化杂文2025-03-29 17:21:02
这个假期收到两张《图书馆报》的汇款单,第一笔是280元,第二笔是120元。第一笔是我假期值班那天执勤的学生给我的,提出来后花的到处都是斑点,不知道干什么花了,可能是随便的买什么好吃的了,犹如打水漂一样
这个假期收到两张《图书馆报》的汇款单,第一笔是280元,第二笔是120元。第一笔是我假期值班那天执勤的学生给我的,提出来后花的到处都是斑点,不知道干什么花了,可能是随便的买什么好吃的了,犹如打水漂一样;第二笔是儿子在图书馆学习时候给我捎回来的,好像这笔钱是他带回来的就是他的,说是要玩中国象棋赢我赢了去,以为自己游戏般的就把我的职业观感的辛苦钱轻易的占为己有。我记得当时还沾沾自喜,充当了一个教育者,对儿子说:别指望别人的钱过日子,别指望别人的钱救你,就是父母的钱也不行。别眼红别人的钱,有本事自己赚去。男子汉就该有正当的本事儿就要去赚钱,赚大钱,这话说的他楞眉楞眼。
其实这笔120元的钱不是太多,对儿子那样说只不过给儿子灌输一个小小的自立自强的理念罢了。但是,对于一份报纸,图书馆界的报纸《图书馆报》给予作者的报酬,已经是非常多了,一篇小小的文章,付出一点点脑力和手力,外加一点半夜三更起来的轻轻点击,就发走了,但是,要知道这是我们图书馆人的专业报纸,全国唯此一份,与我们职业的生涯和气息息息相关,能有时候与它同行,已经是相当饱满的职业温暖和激动了,按说这点钱真的不算什么!但这么一想这点钱的价值就像一项高科技发明被证明符合市场需求忽然投入生产那样,大大增值了。它对一个图书馆人精神世界里的温暖和惬意,就像是夏里开放的冷气和空调一样。
但是,今天下午我把这笔钱提出来,并不是太有意的就来到了原淄博师专附近的一家小书店,我以前在这里住了近二十年,如梦似幻一般走到这里,似乎是一种怀旧情绪引导的吧!过去我有事儿没事儿爱经常光顾这家小书店,现在路过这里也就顺其自然的进去了,因为我心底忽然升起一座“佛像”,那就是张爱玲。很多读者感慨,如果把张爱玲的犹如空谷之音的文字单单结合张爱玲的人生尤其是她的爱情经历,那份千年难耐的寂寞那份渗入骨髓的凄凉,那份自绝于社会自绝于人们和亲人的黯然神伤,那份对这个世界的繁华的精心描绘和对这个世界的孤独的鼎力承受,就会很容易得出一个不怎么寻常见的结论:她不是人,而是神。
别的书我都不看,毫不犹豫的就买下了三本张爱玲的书《倾城之恋》《怨女》《半生缘》,打完折后才65.8元,120的一半多一点,新鲜的精装本,看着特别的兴奋,握在手里沉甸甸的,特别的充实,虽说张爱玲的书给人的感觉不是金山银山,她的文字她的书给人的是永远的忧伤、郁闷,甚至是人生和爱情的绝望,但是,正因为这样的文字是张爱玲以一生凄楚的实践的真实付出,代表了中国那个时候女人的内心挣扎的热度,体现出对人生和人性的真实向度,对后世的人尤其是女人更是生活的指点和启迪,正因为这样的文字是一个旷世才女的心血的真实付出,代表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和跳跃的音乐性和形象的美感,我才如痴如醉一般的全部买下(当时小书店里就这三本,我预约了其他的张书)。而中国当代和现代其他很多作家的作品的精神世界比较虚妄,与真实性无缘份,往往是文字的矫揉造作,情节的刻意虚构,情感的虚情假意,皆因为刨除内心的真实色彩,不肯在书斋里默默修行,名利使然。
你看不知怎么的,最近因为看了些张爱玲的文字和她的书,我就无需太多的理由渗入到张爱玲的精神世界里去了,热切的独独拥有她的书她的人生的凄楚,买下她所有的书,收藏,反复的阅读与思考,随时在我身边,不要考虑归期,就这样使我鬼使神差一般,成了书店消费书籍的俘虏,心甘情愿的俘虏,而这对于不经常买书的我来说,是的,我不常买书,理由是图书馆里有的是书,除非有那么一个人的书让我特别的心甘情愿!现在我开始了大量的买张爱玲的书,的确是不太正常的——因此这点钱钱就特别特别的有意义。
我把这叫做以图书馆养阅读,买到手里,肯定十分珍贵,好好阅读的。这笔钱比打到生活的海洋里,买了油盐酱醋,给了小孩子,买了零食,冲了QQ币什么的,要有意义的多了。我的工资用来买这类生活的东西,名正言顺的多。而用稿费买自己喜欢的书,就更喜欢的不得了。只是觉得有点对不起图书馆,因为如果是养阅读,既然是图书馆的钱,养的该是图书馆的书才对,图书馆的书我也应该买许多许多,但是,我现在还没有开始以文学养文学阅读,目前这个款项进入还不多,我如此借花献佛,借图书馆的花,献给张爱玲这个“佛”,嗨,这个“佛”是献对着呢,但却是借来的花,因此,“图书馆”那个“佛”不高兴了哦!放心吧,以后我会把许多许多这样的花,献给“图书馆”这个“佛”的——图书馆当然也是我心中的另一座“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