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炎的胡须与羊祜的为官
羊祜病逝,使得敢敢立国不稳的司马炎顿失左膀右臂。他在皇宫里得知羊祜临死前留下遗言“不以南城侯之誉而入柩”后,又是一番撕心裂肺的嚎哭。面对这些唯唯诺诺的太监和大臣们,给羊祜了极高的评价:“祜固让历年,身没让村,今听复本封,以彰高美。”
《资治通鉴》记载:遥远的南州百姓听到羊祜死去,州府里的商人们进行了集体罢市(注:这也许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工人自发组织的一场罢市活动记载)百姓在街头巷尾相拥哭泣,异常悲痛。就连敌国吴国的守边将士们听到后也是悄然落泪。羊祜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在游历岘山时,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当襄阳人听到他病逝的消息后,便在岘山上建造了一座庙,并立了一块碑来纪念羊祜。每逢忌日,襄阳的老百姓都来烧香祭奠。百姓上山砍柴,望见羊祜的功德碑,纷纷落泪,很是伤心。当地百姓索性把此碑叫做堕泪碑。
羊祜,一位西晋贤臣,临死前也不忘向皇帝推荐治国安邦的人才。“羊祜疾笃,举杜预自代。”羊祜为官,从不以高傲自居。史载,羊祜病重,入朝向司马炎上家上谏剿灭东吴,统一中原的计策。皇帝特别恩准羊祜可以乘辇入殿,不拜君而坐。但他病的再也不能入朝时,司马炎则令张华到羊府听取羊祜剿灭东吴之计。
在羊府,躺在病榻上的羊祜,说起话来已经是断断吁吁,非常吃力。看着眼前在这位老朋友张华,他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可老天却没有给他多余在人间停留的时间。
“孙皓暴孽已甚,于今可不战而走。若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新王,虽有百万之众,长江未可窥也,将为后患矣!”羊祜向张华道出这番话时,在场的张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今天看来,我们不得不佩服羊祜的远见。同时,羊祜对这位老朋友也给予了厚望,他希望“成吾志”。这是羊祜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他完成了最后一次对晋廷的效忠。
太康元年三月,晋王浚戎率八万,舰船百艘,战鼓雷鸣般的突入石头城,吴王孙皓面缚舆梓,诣军投降。孙皓投降了,东吴亡国了。大红大红的喜报飞进皇宫,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司马炎望着这份喜报,内心里有想到了羊祜。此刻,他的心里多希望羊祜也能与自己分享这分快乐。眼眶湿润了,面对下面一群大臣们的恭维之词,在有将这分功劳给了羊祜,“此羊太傅之功也”,此时,众人都不明白,惟有司马炎和张华心里最清楚不过。
养祜做官,不谋财求官,一心全为了社稷和黎民。据晋廷规定,凡异姓之臣有大功者,皆封群郡侯。咸宁三年七月,晋廷封羊祜为南城侯,他固不接受,“祜每拜官爵,常复避让,至心素著,故特见申于分列之外。”羊祜做官,凭其良心做事,不求荣达于诸侯。死时,晋皇司马炎哭泣不止,一致胡须都成冰棒。死后,又每每怀念。这是历史上再无有这样的皇帝为臣子的离逝而悲痛欲绝的例子。看来,为君臣者,若能做到羊祜这一点,已行。
现在的官员与羊祜相比,简直是不在一个层次。现代官员恶如土匪,狡如奸商,还口口声声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恬不知耻,痛惜!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祭祖归来话尽孝
下一篇:汉代五位才女的悲剧(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