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课题,显然要比数学领域里的那颗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不知要古老多少年,而且,难度也不知高了多少倍,因为到现在,仍然没见有人宣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这纯属一个诡谲类的问题,是个
              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课题,显然要比数学领域里的那颗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不知要古老多少年,而且,难度也不知高了多少倍,因为到现在,仍然没见有人宣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这纯属一个诡谲类的问题,是个永远无法最终解决的问题。就像问,宇宙是如何诞生的?生命是怎样起源?这类问题,相信人类是永无找到答案的那一天一样。
前几日,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科学家、物理力学方面的先驱人物钱学森先生去世。他的死,对中国的科学界无疑是个重大损失,无可弥补的损失。但是,人既生,则必有死,这也是钱老毕生笃信的科学的规律,所以相信先生会是坦然面对的。
我注意到,有一篇关于钱老生前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一大疑惑的报导:(2005年,病榻上的钱老对温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报导又说“这个解开了无数尖端科技难题的科学大师,把为什么中国一直出不了大师的问题抛给了公众。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他真的是要向大家讨要一个未知的答案,甚至,或许答案就在他心里,而这不过是晚年钱学森的一句浩叹。”
我相信作者的后一句话,“答案就在他的心里”,只是,由于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就连这位大名顶顶的科学家,也无法明白说出。于是,寻找答案就成为了当政者和众多关心此事的热心人士的当务之急。“2006年末,总理温家宝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以钱老的这个问题求教六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得到的答案是‘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与高度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之后,应该是大提高’,‘做大了高度教育还要做强高度教育’”。
如果以上就是那些校长、专家们全部回答的关键词,那么,我敢说,这些回答等于没有回答。为什么?因为钱老的问题,有点类似“鸡与蛋”的问题。到底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还是没有一个杰出人才能够办出那么一所大学?两者谁在先?尤以第一个回答为例:“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这里,显然将教师比方为鸡,而将人才比方为蛋。这个回答便是肯定了,先是有鸡,后有蛋。但是,如果我反问:如果没有杰出人才,又怎样会有优秀教师呢?后几个回答同样有这么个问题。不论是“大提高”也好,“做强”也好,都必须有那个去提高,去做强的人才。没有这样的人才,不可能办出个能够出现比他还强的人才的大学;而没有那么一所大学,也就无法培养出那么一个杰出人才。
怎么回答呢?我说,这是个根本没法回答的问题,永远……
但是,其实要做好教育,也根本无须回答这个问题。人们只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全心全意、责无旁贷……地去做好教育,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几百年这样一而贯之地去做,决不间断、决不或懈、决不……,相信,说不准哪天,人们就会惊喜地发现:鸡,有了;蛋,也有了。虽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是谁先有的。
教育方法、教育质量、教育设施、教育经费……都不是关键;关键就在人们是不是将教育置于崇高无上的地位,没有竞争者的最高地位。什么自由式的、开放式的、启发式的;还是封闭式的、填鸭式的、强制式的……各类教育,统统要适应教育的需要,随时可以调整,无所谓好与不好。中国古代的教育,同样培养出了屈原、李白、苏轼这样世界顶顶尖的人才,有谁能够全盘否定?美国的教育,则大量地培养出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不好吗?只要有了一颗一定要办好教育的心,就一定能够结出好的教育的果。
中国的教育,如果依50年代的样子,不动不摇、踏踏实实的办到现在,人才有了,培养杰出人才的大学也有了。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今天知识就是力量,明天政治就是生命;今天换校长,明天换部长……折腾来,折腾去,想出人才,想出培养人才的大学,谈何容易!但是,这些问题,不是钱老所愿意谈的,当然,更不是什么校长、专家们所愿意谈的,从他们那里不会得到答案。不是讲稳定吗?对了,不必操心,就这么稳定下去,坚持它个至少50年,稳定,千万别折腾,我相信:鸡会有的;蛋,也会有的。而且,一定会是好鸡和好蛋。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