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造就了小市民?

是谁造就了小市民?

阃仪杂文2025-09-08 08:59:46
曾几何时,一句“小市民”挂在了人们嘲讽、讥笑、鄙视的嘴角,大概用小家子气、没知识、没文化、没素质、缺礼数等等贬义词来形容都不为过。小市民在懵懵懂懂中成了骂人不带脏字的典范,其用词素养之高,似乎又高于小
曾几何时,一句“小市民”挂在了人们嘲讽、讥笑、鄙视的嘴角,大概用小家子气、没知识、没文化、没素质、缺礼数等等贬义词来形容都不为过。小市民在懵懵懂懂中成了骂人不带脏字的典范,其用词素养之高,似乎又高于小市民本人了,这大概也能堪称是口头文明治污工作的成功之作了(呵呵)。
在这种不屑、嘲讽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小市民”,原也是身份尊贵的市民们,说尊贵,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的那个特定时期,想返城做回市民,让很多人费尽了心思,耍尽了手段。为了早日做回市民,很多善良的农村人成了牺牲品,但即便成了牺牲品,他们也无过多怨言,毕竟做市民是件光荣和神圣的事。很多老市民也把通过各种途径让自己的子女重新当回市民当做一份事业在奋斗,更别说怀着神圣向往的老农们了。也真是难为了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当他们一脸皱纹喜气洋洋去看望当成了市民的子女时,耳中被灌入“老土、丢脸”的字眼,眼中被刺入鄙夷、嫌弃的神态时,他们的心该是何等的刺痛!在他们心里,这些小市民们又有何地位?
想起契诃夫大师笔下的众多小市民状态,不由为他的神笔描绘叫绝。的确,在中国,同样有一幅幅小市民画像——当市民们与黑瘦疲倦、佝偻蹒跚的菜农一毛两毛斤斤计较时;当市民们对进城打工人员一脸鄙视并百般刁难时;当市民们相互谩骂把对方骂作农民以显示对对方的贬低时——市民们自己给自己画就了一幅小市民的嘴脸:尖酸、刻薄、小气、无礼、素质低下全部囊括。“小市民”反倒成了农民们嘲笑并不屑为伍的一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市民是走在坦荡、阳光、友好的农民之外的阴暗一族,连市民们对他们也开始嗤之以鼻,并远远躲避,唯恐一不小心也沾染上“小市民”的习气,为人所不耻。
小市民算是与小人划上等号了。那么,既然连古人都知道“亲爱君子,疏斥小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小市民同样被排斥在当代的大雅之堂。不管经济建设如何卓有成效,物质文明并不能造就高雅人士,精神文明建设才是塑造市民素质的最好途径。
消除等级观念,将“农民”这类市民赖以生存的“根须”爱护好,将赞美、歌颂送给他们,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趋和平、安定,共同打造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社会才是我们市民朋友们该去做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