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是空谈小人的专家
孔子归纳小人的行径有“色厉内荏,”有“乡愿”,有“道听涂说”,还有“鄙夫”。孔子所说的“色厉内荏,”指的是:外貌似乎刚强威严,而内心却柔弱怯惧;他所说的“乡愿”,是特指当时社会上那种不分是非,同于流俗
孔子归纳小人的行径有“色厉内荏,”有“乡愿”,有“道听涂说”,还有“鄙夫”。孔子所说的“色厉内荏,”指的是:外貌似乎刚强威严,而内心却柔弱怯惧;他所说的“乡愿”,是特指当时社会上那种不分是非,同于流俗,言行不一,伪善欺世,处处讨好,谁也不得罪的乡里中的“老好人”;还有“道听途说”,是说听到小道消息而四处传播;至于“鄙夫”,则是指鄙陋、庸俗、道德品质恶劣的人。
孔子总结归纳小人的四种具体表现,一反以往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笼统且反动的说法,而是直指小人典型表现,戳到了道德败坏小人的痛处,毫不隐晦,更没有半点的客气,把小人的行径揭露无遗,使世人知道,什么模样,怎样的嘴脸,才是真正的小人。
根据孔子的说法,我们不难在生活中发现那些小人的种种表现,无意中消除了孔子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感,也就应了那句如今颇为流行的“超越时空”的概括。
装腔作势,外强中干,表里不一,嘴不对心,嘴大舌长,搞无原则的“和为贵”。而这一切所有的表现,用“鄙夫”来概括,似乎是再贴切、再恰当不过的了。
我不得不承认,似乎人们也该不得不承认,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观察人的细致,总结与概括的恰到好处,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不过,我们在赞赏孔子对小人的表现概括准确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孔子仅仅是概括而已,而如何对付小人的办法有么?没有,连半点都没有,起码他在谈到这些表现的同时,没有相应的表述。
这样一来,孔子就成为事实上的空谈小人的专家了。
思想家与空谈家,虽然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类似的地方。所谓类似之处,主要都是要想的,是要动脑想问题的。思想家的思想,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空谈家的说法,也不过就是说说而已,没有实践的可能,哪怕空谈家的本意,并非想成为空谈家,他所指出的社会现象或具体问题,也并非以束之高阁为目的。然而,思想家的思想,所以能够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关键的或根本的,是其理论具有实践第一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而空谈家的说法,仅局限于说法,指出的是现象,提出的是问题,至于如何纠正那些不良现象,怎样解决问题,却没有半点对策或办法。
对付小人的办法,只有依靠我们了。思想家是指望不上的,人家往往把目光,盯在重大的问题上,而不屑顾及那所谓的小人或小人的行止罢了。而空谈家只可听其言,想观其行是不可能有的,则就更指望不上了。因此,对付小人,只能由我们自己动手来解决。
我的人生经历告诉我,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设身处地。老话是“拿人心比自心”,新的说法是“换位思考”。其实,不论是“设身处地”,还是“拿人心比自心”,或是“换位思考”,尽管说法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本还是一个,强调的是要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
有人可能要反问,别人有病,干吗让我吃药?我以为,这是主动在自己身上进行最新药物的“临床试验”。试验的结果是,那所谓的“外强中干”不过是唬人的“筹码”,那“老好人”,也不过是混事的“本钱,”而那“长舌”之道,是“经多见广”的展现,至于那“鄙夫”,顶多是道德败坏的集成罢了。
根治小人行径,先是取缔唬人的场所,也就是说,消除小人下赌注的地方;次之是“和事佬”再没人稀罕;传言没了听众;“鄙夫”真正成为千夫所指、同仇敌忾的对象。
我终究还是要佩服孔子的,他勾勒的小人的嘴脸,毕竟是活脱脱、惟妙惟肖的。至于他的空谈,或许也是不得已,如同今天的思想家仅能顾及大事,而根本无暇顾及小人行径一样。
根治小人,还是由我来做,由有志于此的人们来做。不过,说说倒容易,真正实行起来,当然是要充满艰难与曲折的。但是,毕竟不会落入空谈的泥沼,即便出了问题,也是前进中的问题,与空谈,有了迥然的不同。
2008年2月19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布鲁纳数学思想与方法
下一篇:可怕啃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