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了、误诊了生活

确诊了、误诊了生活

蔽日干云杂文2025-08-06 03:45:25
当我们身患疾病总不免要看医生,如果有谁在心理上出现了问题也会想到请心理医生帮忙。然而,当我们生活上、事业上出现了问题,有谁会执意找人帮助把把脉?每当看到树木的苍翠与葱茏,不免让我们联想到啄木鸟的丰功伟
当我们身患疾病总不免要看医生,如果有谁在心理上出现了问题也会想到请心理医生帮忙。然而,当我们生活上、事业上出现了问题,有谁会执意找人帮助把把脉?
每当看到树木的苍翠与葱茏,不免让我们联想到啄木鸟的丰功伟绩。她当之无愧为“树木的良医”,她的精神品质当然也是我们所敬慕和歌颂的。
那么谁来做我们生活上、事业上的医生呢?看来,除了亲戚朋友可能会给出点主意而外,大多情况下就要靠我们自己了。可是,我们真的称职做我们自己生活上乃至事业上的医生吗?只是,称不称职也得坚持做下去。虽然我们不可能万事不求人,但也绝对做不到事事总求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难题而不知所措,而这些问题又大多都是无可回避的。更多的时候它就在眼下,就在脚前,就在我们展转反侧、夜不能昧的心坎里。
看现实中的夫妻关系,感情不合是毛病,思想不一致是毛病,生活情趣不相投是毛病;看现实之中家庭的矛盾,婆媳不合是问题,子女不孝是问题,姑嫂不睦是问题……如此等等,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及时给予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而总是得过且过,总是习惯于忍耐和牵就。要么是激流涌退,要么是激流涌进,然而退有退的苦恼,进有进的遗憾。若整日生活在一种压抑和苦痛之中,搅和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与冲突之中,别说后果如何,单就整个身心也会被迟早拖垮。
事业上出现了问题,若没有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轻者构成损失,铸就缺憾,严重时难免要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的前途和梦想在顷刻之间被毁掉。
那么我们要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诊断呢?
首先要学会用一双啄木鸟的眼睛不断地凌空回首我们自己心灵的天地,及时检察思想观念上是否出现了毛病,或是行为习惯上是不是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难以做到全面地衡量和检察自己的生活,那么最好要学会苍蝇和蜜蜂一般长出一双“全息”的眼睛来,动一发而知全身,窥一处而识整体。因为我们要学会大局着眼,整体把握,不然,就会如盲人摸象,以偏盖全,自以为是,很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和蒙蔽,就会遗漏了主要矛盾,忽略了问题的根源,而总爱在许多细肢末节上大做文章,最终就难免会曲解并误导自己的生活,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二是要生就一双钻探式的眼光,既能洞察到事物的深处,又能穿越时空瞩见事物的高远,借以探明问题的根源,挖掘到症结的所在。
进而,还要面对一个诊断能力的问题。如今的医生一个不可忽视的最根本的易于误诊的原因,无非就是不学无术还要包医百病。心中不过才仨数,却硬要诊断“四、五、六”。自身虽不硬,偏偏要打铁,所以难免会误诊。轻者遗误病情,更为严重的则是许多患者竟被那些要命的医生一纸处方便给“处理”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那么我们诊断生活岂不也是同样一个道理。一是要给予自己的生活提供一个较为确切的诊断;二是要给自己拟定一个确切的救治方案。为此,就必须多学习,勤思考,不断地增长见识,培养悟性,以免给自己误诊。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认识生活,及时调整生活,积极地改变生活,有效地创造生活。只有这样,才可能会拥有一个无愧无悔的人生。
请不要一提“诊断”生活就不以为然。其实,生活之中无小事,事事蕴藏大道理。我们每天每日甚至每时每刻都无不在为自己进行诊断,就连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都不免要替自己拿个主意,更何况在许多大事上岂能够蒙混过关,随意了之?很多时候,事情虽小却埋藏着大的隐患,可能随时引发更大的问题,弄不好就会像导火索一样让原本十分美好的生活毁于一旦。许多可想而知的后果一旦成为了现实,我们就会感到一切悔之晚矣,就会在心里暗自独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真可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