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牛村支书”到底“牛”在哪里?
一篇题为《一个村支书管两个行政村,牛!》的报道,近日在报刊、网络等媒体很火,引来了广大读者和网民的热议。各种声音都有,除了有些网友质疑是不是作秀外,肯定的、支持的、赞扬的还是占大多数。据报道,绍兴县孙
一篇题为《一个村支书管两个行政村,牛!》的报道,近日在报刊、网络等媒体很火,引来了广大读者和网民的热议。各种声音都有,除了有些网友质疑是不是作秀外,肯定的、支持的、赞扬的还是占大多数。据报道,绍兴县孙端镇皇甫庄村是“鲁迅的外婆家”,该村村支书陈成松不仅带领皇甫庄村村民致富,还带着附近的小库村村民奔小康。据悉,一个村支书管理两个行政村,他是全市第一人。为此,有人把陈成松称之为“最牛的村支书”。牛,最熟悉不过的一种动物,起初是任劳任怨的代名词,用来形容吃苦耐劳的人,比如说“他是一头老黄牛”;后来逐渐引申为“厉害,犀利”的意思,比如说“他太牛了”;而“最牛”是近年流行起来的网络语,往往成为贬义词,比如说“史上最牛的XX”。已经司空见惯了一些“最牛”的种种举动,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好像麻木了。初看标题——“最牛的村支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莫非又有什么惊人之举?读完报道,却不禁为陈成松的“牛”叫起好来,这样的牛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如果全国农村多几个这样“最牛的村支书”,推进新农村建设就不是一句空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那么,“最牛村支书”到底“牛”在哪里呢?
“牛”在管得宽。今年51岁的陈成松于4年前当选为皇甫庄村村支书,今年5月中旬开始兼管小库村,成为全县的“牛”人。大凡“第一”都会被冠之为“最牛”,据文章说,“一个村支书管理两个行政村,他是全市第一人。”这种情况不但在该市范围内独一无二,在全国可能少之又少,确实有点“牛”的。一个村应该可以说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了,却是事情最繁杂的地方,担负着有大量的工作。有位领导曾经深有感触的说,“当好村支书就能当好县委书记”,这话有一定道理,的确基层工作有相当的难度,基层一把手举足轻重。一个村干部虽然是官位最小的“干部”,要想使这个地方政通人和,没有充沛的精力和一定的能力,是万万不能做好工作的,计划生育、综治维稳、公益事业、经济发展等都得亲力亲为,哪一项工作不重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的矛盾纠纷也随之凸现,有些村支书面对日益复杂的情况,往往疲于应付,能做到“不出事”就万幸了,根本谈不上发展经济,更不用说还去管理其他村的事务了。陈成松,管得那么宽、管得如此多,真的不易。
“牛”在吃得亏。陈成松“最牛”的地方,并非他管理了两个村,而在于他自己吃得了“亏”。之所以成为两个村的当家人,不是因为他霸道、有权力欲,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独揽两个村的管理大权,而是他用自己清正廉明、克己奉公、公而忘私的行动赢得了上级党委的信任和当地群众的认可,——“孙端镇党委政府希望由皇甫庄村来带动小库村的发展”。据了解,陈成松当选为皇甫庄村村支书前,已是上海、天津两地三家公司的董事长。面对村民们的期盼,陈成松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带领村民致富。他当时就向村民表态,自己做村支书不拿一分工资。这几年,陈成松80%以上的精力都花在村里,自己的公司委托别人管。仅是捐款、结对资助等,他每年都要拿出五六十万元,可谓“亏”大了。但陈成松说,“我从17岁开始去上海拼博,富起来了,但村民们还没富,村民们盼着我带领他们走致富路,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这种吃得亏的精神,才是“最牛”的,才是群众所期盼的,这种最无私、最彻底的奉献精神,是他任两个村支书的最厚实的基础。
“牛”在做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一村好不是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陈成松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是在作秀,不是只说不做。皇甫庄村变富了,可附近的小库村怎么办?小库村基础差,村民缺乏“领头雁”,于是孙端镇党委政府实施强村带弱村,实现均衡发展,镇里打破行政区划,用党组织的形式统一管理,希望由皇甫庄村来带动小库村的发展。就这样,威望高,无私心的陈成松成了皇甫庄社区的党总支书记。能人带动,就有希望,陈成松果然不负组织的重托,群众的厚望,一上任,就投资200余万元,将小库村4公里长、3米宽的小路改建成8米宽的水泥路,建造了老年活动室和村级幼儿园,做好了小库村的绿化、亮化和硬化工程。而且不断加大投入,谋划蓝图,现在正在做着两个村“三体一化”的规划,即农民居住集中化、土地集中化、工业集中化,拆除“空心房”(无人居住的又老又破的房子),盘活土地,发展家庭工业。据了解皇甫庄村和小库村可盘活土地300亩左右,目前小库村已开始建设农民公寓。如果经营好这些项目,我们可以想见,在陈成松的带领下,今后这两个村的前途一定更加光明。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县委书记是一个地方发展大的关键
下一篇:杭州开始救楼市有违中央调控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