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影之数百亿》:凭什么你可以恶搞“大电影”?

《大电影之数百亿》:凭什么你可以恶搞“大电影”?

七返九还杂文2025-05-05 00:31:24
《大电影之数百亿》从某种意义上是讲,是胡戈恶搞电影的放大版。
但是这些恶搞放在电脑上看看尚可,一旦用大银幕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就觉得其实难副。
更关键的是,《大电影之数百亿》并不纯粹是一部没有自己创作的恶搞片。在这部电影中,实际上有两部分互不搭界的内容,一个内容,是以房地产为背景的退房风波;另一个内容,才是对某些“大电影”的恶搞。可以看出,《大电影之数百亿》的主体故事,就是反映炒房被套“后遗症”所带来的戏剧冲突。这一段内容,有头有尾,有冲突有风波,更有大团圆的结局。
但是,《大电影之数百亿》偏偏要在这个自成体系的故事里,硬插进一个恶搞大电影的内容,可以看出,是这部电影自以为是地认为投观众趣味的迎合网络恶搞的“最后一搏”。这种风格,开创了中国电影把网络恶搞移植到银幕上的先河,即使在世界电影的范围里,也开创了这种生拉硬扯地在一部无关主题的电影里,插入恶搞内容的之先河。(好莱坞拍摄的《太空炮弹》恶搞了《星球大战》,但至少在这一部影片中继承了原片的内容,并未在一部无关原著的电影中,加入一些莫名其妙的段落)。
《大电影之数百亿》中的那些恶搞电影的段落得以成立的基础,就是影片中的潘志强是一个三流演员,从而使那些段落有了存在的基础。本来影片的所有冲突,都局限在房地产范围里,这些恶搞电影段落,完全游离在主体剧情之外,更像是电影的噱头,抽离出了电影情节之外。像影片中的模仿《雏菊》的枪战、《十面埋伏》追马、《黑客帝国》中的雨中巷战、《我的野蛮女友》读信段落,都与剧情没有什么必要联系,甚至潘志强出演的电影片段的克隆,都是通过闪回出现的,对他目前从事的房地产的推销事业根本没有作用。这种把主题无关的大段电影片段随机地塞入到电影中,仅仅满足了单纯的恶搞的目的,并没有与电影的主题内容相谐合起来。
而实际上,在《大电影之数百亿》一方面大肆恶搞“大电影”的同时,另一方面,在它的主体情节叙事段落,我们依然看到电影一如中国“大电影”共同的通病。这就使我们不得不诘问一下《大电影之数百亿》,你凭什么资格可以嘲讽中国式的“大电影”?你拿出的以房地产为背景的一段完整的剧情故事,充斥着比那些大电影更恶俗、恶心的内容,人物的行为逻辑同样没有什么动机,情节转折同样生硬而造作,对话充满着大量的非生活化的对网络语言的克隆,那种胳肢人的恶心的搞笑模式,无一不把中国电影的恶俗趣味推向了高峰。在你的电影主体内容,充斥着令人厌烦的恶俗内容的前提下,你在的叙事手段甚至还不如“大电影”那般起承转合的情况下,你在影片中跳出五行外地嘲弄中国大电影的细节的荒谬与故事的虚假,便显得是五十步笑百步。
在《大电影之数百亿》的主体故事即退房风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一贯存在的那种生硬的故事转换方式,人物都带有一种仇恨的恶毒的情结。而这正是“大电影”令人反感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从这一点上说,《大电影之数百亿》中的正剧叙事与那些大电影的毛病是如出一辙的。
在《大电影之数百亿》退房风波的主体线索中,是以一个香港小老板曾志伟与一个年轻姑娘罗茜要求退房展开矛盾冲突的。先看看罗茜这个姑娘,这个女人在影片中从头至尾都让人极度厌恶,她为了那五万元钱,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把她的那种无情无义、无羞无耻的劣根性表现得一览无遗。她威逼利诱潘志强,一旦无法得逞,便不惜假作亲呢,留下亲密接触的照片,用张钰的方式,来威逼潘志强就范。同样是为了这五万元钱,她充作潘志强的大棒,作审讯威吓曾志伟状,作为同样是深受不良房地产损害的客户,她却可以摇身一变,为虎作伥;后来在威吓无果的情况下,又跑到主控室,恶毒地攻击居住区的可怕的环境质量,满嘴都是下三路的肮脏语言。这种情节的设置,很难想象有性格的合理性,即使罗茜对房地产商深恶痛绝,但是她在退房的动机下,怎么可能自绝后路,在所有客户都对此处房产弃若弊屣的情况下,她的这种搞倒房产商、掘断房产商后路的办法,只会使她的房屋更难找到后续接盘手。有这样的傻瓜女人吗?
之后,她突然又与潘志强、曾志伟等人和解,同样缺乏必要的情节转折。而她提出的对曾志伟房屋进行装修,并且身体力行,主持装修更是莫名其妙。在她已经把此处房地产说得一钱不值的情况下,对单个的房屋进行装潢就可以卖出一个好价钱了?
而影片中的潘志强的角色身份也是生硬而缺乏合理性的。他只不过承担了房产的宣传一职,但是,却卷入了房屋推销的所有纠纷之中。那个郑总反而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更莫明其妙的是,郑总居然还威胁了一下潘志强,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在电影的表现看来,太带有漫画性,而几乎没有一点合理性。
在电影这个主体线索中,故事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情节转化中,更看不到人物性格的合理延伸,完全是一种恶俗的人的劣根性在左冲右突。围绕这些内容建立的搞笑因素,无一不是令人难堪、恶心的。人物在镜头里的表现也是极端恶俗的。特别令人反感的是,这些段落中的主要人物,都用一种中国电影特有的恶毒的语言进行对话。在这里,人物对话都是以一种丑陋的恶狠狠的语言交叉进行的,比如,我们满耳都听到这样的内容:“你才有病呢。”“你管得着吗?”大量的搞笑方式,是通过“死”、“杀死你”等构建起来的。在影片中反映房地产有限的段落上,竟然以相当密集的方式,不断出现与死有关的情节。罗茜与潘志强同时在楼顶准备跳楼自杀,而且电影不厌其烦地交待他们如何喝农药自杀、用煤气自杀,潘志强在自杀前还明目张胆地欲买根本不存在的“自杀险”,而且还责问卖保险的人员,“你有没有人道精神?”通过死亡来营造一种恶趣式的幽默,成为中国电影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像冯小刚《大腕》、陈佩斯《孝子贤孙伺候着》都拿葬礼的恐怖氛围来制造幽默效果,典型地反映出中国电影中胳肢观众发笑的低级趣味。
其实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些成功的喜剧片,并不是把人物的本质上的恶凸现出来,而是着重于表现人物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共性的毛病,比如,你可以显示出人物的虚荣、自私、得意、胆怯等性格,并在这一个范畴里对人物进行搞笑设计,但是,你不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