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后的愿望

芦山地震后的愿望

蜜炬杂文2025-05-05 11:07:09
汶川地震刚刚过去5年,芦山地震又发生。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各地方党政、各人民团体、各热心人士,都伸出援救之手。人力与天力在比赛,天灾与人间温暖在较劲。但无论人力有多大,总是拧不
汶川地震刚刚过去5年,芦山地震又发生。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各地方党政、各人民团体、各热心人士,都伸出援救之手。人力与天力在比赛,天灾与人间温暖在较劲。
但无论人力有多大,总是拧不过天力的;人间不管多么温暖,总是抵不住天灾的冷酷。每次地震,灾区满目苍夷,惨不忍睹。生命遭屠戮,财产遭践踏。生命是多么的渺小苍白,财产是多么的微小似尘。在强大的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卑微若轻。“人定胜天”作为一种理想说说还可以,但作为一种实践指南,则危害极大。人类不管如何努力,只能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可能战胜自然。而且自然界海涵地负,承载万物,哺育一切,默默无闻,功成身退,从不居功自傲,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战胜自然呢?即使自然被人类战胜了,自然毁灭了,我们人类何以为家呢?更何况人类根本无法战胜自然。大地一震,山崩地裂,天昏地暗;人间惨剧,哀鸿遍野。
看看汶川,见见玉树,望望芦山,崇山峻岭,道路崎岖,羊肠小道处处,悬崖陡峭尽是。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我们的人力能去把它们铲平吗?即使铲平了,大地一晃动,又是凹凸不平了。更何况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对大自然,我们连蚍蜉撼树都不如。
但恰恰是如此恶劣的环境,我们居然居住着这么多的人口。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的自然环境因为人口众多而空前恶化。连这么恶劣的地方,我们不得不挺进进去,而且是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下去,世世代代经受一次次灾难。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们为什么不迁居呢?但能迁居去哪里呢?到处都人满为患,到处都过度开发啊。
中国这个国家,最适合发展的人口承载量,是7亿人口!如果我们是7亿人口,像汶川之地、玉树之地、芦山之地,诸如此类的地方,人口全部迁移出来,封山育林,只留少数护林者生活在这里。这样,任大地摇摇晃晃,地动山摇,我们闲庭信步,我们归然不动安如山。在无数次灾难面前,我们好像都在努力挽救,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但那只不过是在“绝望的抗争”,救了汶川,来了玉树,救了玉树,来了芦山,救了芦山呢?我们除了充当救火队长之外,还能干什么呢?
在灾难面前,发扬大爱精神,怎么高度评价都不会过头,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理智起来,好好思考我们的归宿,好好规划我们的家园,好好摒弃我们的人性劣根性——自私自利,过度开发,过度享受,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欲望无边,贪婪无比,腐败挥霍。只要这些卑微的劣根性不除掉,人类就永远无法走出灾难的困扰,永远无法摆脱痛苦的折磨。
灾难面前,我们该考虑我们的终极命运了。你少生一个,我少点私欲,他多种草木,把恶劣的地方腾空出来,归还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这个世界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
但愿唐山地震几十万亡灵、印度洋海啸20多万亡灵,汶川地震7万多亡灵,芦山地震的新亡灵,能唤醒人类去掉劣根性,成为真人——如赤子般的真人,知足常乐,好好适应自然,顺应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