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正传
诸葛亮者,以天人之智慧而谋断时局,“隆中对”而三分天下,成就三国之佳话,演绎人生之精彩,后为罗贯中演绎成《三国演义》,敬若神明,其智近乎妖,其忠精于竭,故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故誉多于贬,为后世士子之
诸葛亮者,以天人之智慧而谋断时局,“隆中对”而三分天下,成就三国之佳话,演绎人生之精彩,后为罗贯中演绎成《三国演义》,敬若神明,其智近乎妖,其忠精于竭,故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故誉多于贬,为后世士子之楷模也。今依历史记载编录整理,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目,以飨读者。第一章诸葛家世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太山郡丞诸葛珪君贡之子。亮早孤,从父诸葛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避居荆襄。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会汉更选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太守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玄卒,亮避隐躬耕陇亩。沔南名士黄承彦者,高爽开列,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之,承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阿丑,非丑也,发黄而面色黝黑,为典型之荆楚妇女肤色,较之中原女子,黑甚,较之江南女子,发黄之极,故以为丑。实则健美婀娜之极。阿丑才华过人,机智百变,亮不及也,故常得夫人之教诲,终成大器也。
初,亮未有子,求兄瑾之第二子乔为嗣。乔,字伯松,与兄元逊俱有名於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建兴元六年卒,年二十五。瑾之诸葛恪见诛於吴,故攀还复为瑾后。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瑾之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诸葛瞻。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乃驰赴魏军相继而死。其孙京,随才署吏,后为郿令,位至江州刺史。
(迪心评注:亮之幼年成长过程可谓历尽艰难困苦,目睹了东汉末年的混乱时局,这为诸葛亮心中种下了坚毅、自制的品质和远大而宏伟的政治抱负的种子。这颗种子不仅生根发芽成就了诸葛亮本身,同时一代代的传承和扩散,以至于影响至今。)
第二章诸葛少年
陇亩者,南阳之邓县,襄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自比於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时人异焉,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公威名建,在魏贵达。
亮为公威计者可也,若谓兼为己言,可谓未达其心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在贤达之流,固必兼而有焉。以诸葛亮之鉴识,岂不能自审其分乎?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於其始矣。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沈翳哉!若诸葛委质魏氏,展其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於余哉!苟不患功业之不就,道之不行,虽志恢宇宙而终不北向者,盖以权御已移,汉祚将倾,方将翊赞宗杰,以兴微继绝,克贼复汉为己任故也,岂其区区名利之鄙而已乎!此所谓“鹍鹏已翔於辽廓,而罗者犹视於薮泽”者矣。
(迪心评注:少年之诸葛,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是故狂傲俊逸。终以刻贼复汉魏己任,是故去名利而不事于曹,亦不从于孙,而是等待时机也。为何亮以复汉为目的呢?亮之父辈皆是汉臣小吏,从小熏染者,当是为官或政治之事,父辈的不幸,必然促使少年的坚强和自励,因此自比管仲、乐毅就是很自然的事。足见理想和环境之于人生何重耳!)
第三章初会刘备
是时刘备讨黄巾起义有功,辗转奔投他人之下,数度弃官亡命。陶谦死后领徐州,与袁术、吕布多次厮杀,败走归曹,为豫州牧。后与曹公青梅煮酒论英雄,传为佳话。备受帝衣带密诏欲诛曹,事觉而兵败走青州,归袁绍。曹操破袁绍,刘备归依刘表,兵屯新野、樊城数年。
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者,司马徽,水镜先生也,以儒生装扮而云游天下,传为奇人,时人莫知其岁。诸葛亮与庞统,皆为其友,或以为师。
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备曰:“伏龙、凤雏者为谁?”
德操曰:“诸葛孔明、庞士元是也。”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
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
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
备曰:“亦不如。”
亮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
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非主流文学的美学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