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文学的美学价值

非主流文学的美学价值

廪赐杂文2025-04-28 06:00:00
首先声明一点,我也是生于80后的年轻一代,所以文中难免会搀杂进这个年代的孩子所固有的思维模式,不合情理之处,鄙人愿意接受革命群众的检阅,不满的尽可以刀枪棍棒一齐招呼过来。其实,这部小说不用看完,从第一
首先声明一点,我也是生于80后的年轻一代,所以文中难免会搀杂进这个年代的孩子所固有的思维模式,不合情理之处,鄙人愿意接受革命群众的检阅,不满的尽可以刀枪棍棒一齐招呼过来。
其实,这部小说不用看完,从第一章就可以看出,烙上了深深的80后的印记。稀少的人物对白,频繁的意识流涌动,琐碎的情景状物,常常出现的一些甚至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的国外名家。
恍惚记得,80后是自从韩寒之后声名鹊起的,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席卷白山黑水,80后成了一个时髦的名词。尽管80后还只是一群孩子,尽管还是有很多人,甚至很多体制内的专家权威对他们口诛笔伐,80后依然以一种顽强的姿态立于世人面前。
存在即合理。
真的,我没有读过太多书。翻看历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看到层出不穷的外国名字,我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感觉,虽然事实上这是有点滑稽的。不可否认,这些孩子们意图用更为广泛的视角来捕捉对于文字的驾驭方法,而非拘泥于现存的一些文学常识。
必须要承认的是,80后涌现出一批以文字为契机而在继而的商业运作中得心应手的青年俊杰。不过,我想说的不是他们,我不会产生厌恶,或许这也是80后众彩纷纭的生活理念中的一种。
我想说的是,另外一群人。恕我孤陋寡闻,仅知道的不多的几个,卡卡夫,小饭,蒋峰,或者更多。我必须要承认的是,我读他们的文章很费力,这与我的浅薄有关。不过我并没有因此认为这种晦涩是作者的刻意卖弄,文学,本来就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平台。可以有《论语》永垂不朽,也会有《金瓶梅》代代相传。
基于此,基于一个自诩为文学青年的我的切身体验,我很难想像他们的小说会被摆在畅销书的横幅下面(倘若排除了冲着作者的名字来买书的人)。描写细腻,情节琐碎,线索紊乱,充斥着隐喻和暗语,颇为尖刻锋利的思想与语言。
这些是与畅销书无缘的因素。尽管我认为这些是美好的。我一直认为,这些小说是在用不同方法寻求语言文本的理性延伸。非主流。不能成为畅销书,甚至也很难为体制内的权威所接受的文字组合。
即使优秀,也不被大众所接受。甘愿坚守自己的理想,孤独而自得。
再让我们回到卡卡夫的《对她说》。正如同作者在作品简介中所说的“仅以此书,向法国新小说代表作家让•菲利普•图森致敬。讲述了笔者在短短几天内同两个互相认识的女子发生的感情故事。本书的标题是向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同名电影《对她说》致敬。书中同样充斥着细腻的描写,深刻的反映出主人公在面对幻觉与现实中交错的两个女子的过程中,各种感情、性爱、伦理、女同、思想的纠结以及八零后对于世界与价值的独特认识。
故事背景设定在节奏散满的云南大理,香烟、啤酒、大麻的气息淡淡的渗透到各个小说人物的性格里面。从某种角度影射出崇尚自由职业一代的八零后城市青年放弃学业或者工作,定居边陲小镇,依靠思想、宗教,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感情充实自己的生活。”
一系列烦琐的文字处理,通篇充斥着一种莫可名状的思想以及情绪,错位的意识形态,纠缠的情感线索。而所透出的美感令人诧异,另类且脆弱。
请原谅我对这部小说的理解很难完全表述成文字的形式,可以称做肤浅。不过,倘若能沉浸在文字所营造出的独特氛围中,即便无法对人言语又有何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