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深浅入时无

画眉深浅入时无

没遮拦杂文2025-08-04 15:37:17
眉毛这个败家的玩艺,从身体上来说属于“毛家”一支,它不同于头发那样疯长;而又不其它的总是掖着藏着,而是公然地长在了明面上,这很让人费解。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我也终究琢磨不透了。挡汗水?怕是有点牵强;挡雨水?则纯属扯淡了。也许造物主实在是个鉴赏家,完全是出于美学的考虑,才给这人类弄上了两道眉毛。
一个女人的五官、身段、肢体、皮肤,不论是哪儿长得不如意,都可以怨上苍赖父母,但这眉毛若不好看,那就完全是你自己的责任了。仅就脑袋来说,五官你不能乱动,想动你也动不了,但这眉毛却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甚至可以推倒重来,不信你就用50倍的放大镜看一下我们佳人里的美女们,有不少奏是这样的。眉毛可以修改,也可以漂移,但又不能离“题”太远。
眉毛之美,并无统一的规则,或规矩,古来就有眉如远山、眉如卧蚕、眉如柳叶等多种说法,男人们总是不惜一切溢美之词送给女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杨贵妃是“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登徒子好色赋》中说:“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都是描写眉毛的美。现在网络语言中有一个词可以和“马甲”相媲美,那就是叫女孩子为“美眉”。
《红楼梦》中的黛玉是“烟眉”,啥样我说不好,恐怕也只有“意态由来画不成”了,只是你别想象出“煤烟”来就成;而宝钗则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以我的眼光,是要比林妹妹的眉要逊一筹的;凤姐的眉毛则是“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眉似柳叶,自然是美,但高吊两梢却未必了吧?不论如何这眉毛显出了点凤辣子的心计了。唐明皇曾下令画过“十眉图”,可见,这花花皇帝对眉也是十分的感兴趣。
眉如春山,眼如秋水,这真是奇妙无比的形容。宋词中有“眉扫春山淡淡,眼栽秋水盈盈”之句,实在是传神得很。唐诗人张祜在他的《集灵台》中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都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是夫人傲慢么?非也,是人家的眉毛长得好看,不用过多地修饰罢了。时值春季,万物复苏,人也在清爽,在躁动,“窗外忽惊春草绿,镜中忙画黛山青”,出门春游,即便别的来不及修饰,这眉毛还是可以略整一整的。
古人将眉毛称为“七情之首”,“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可以说都能通过眉毛表现出来,所谓“眉目传情”。喜有“眉开眼笑,眉飞色舞”;怒有“柳眉倒竖,横眉冷对”;忧有“双眉紧蹙”;思有“皱眉敛笑”;悲有“愁眉苦脸”;恐有“迫在眉睫”;惊有“火烧眉毛”。言之为“七情之首”,可谓尽矣!
眉毛长在女人的脸上便多了一张会说话的嘴。“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风流的舞女只顾了与情人眉目传情,竟然跳错了舞蹈还不知道,看人家是用了多大的心思;“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余),由此可见,所谓时尚决不是女人捯饬出来的,而是男人的审美需要;“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闺中美女的相思之苦之恨跃然纸上;“偷把眉扬,暗示檀郎,东天月上过女墙”,则简直是明目张胆地用眉毛勾搭男人了。女人的眉宇间总含着无限恨,几多情,无限风骚,几多幽怨。
眉毛是眼睛的衣裳,不管如何美丽的大眼睛,如果缺了这眉毛这件衣裳,那眼睛也就变得“赤祼祼”了。脸上缺了眉毛,则面目可憎了。如何眉目传情?如何眉高眼低?如何眉开眼笑?如何眉来眼去?如何眉清目秀?如何低眉顺眼?恐怕只有“枉凝眉”的份了。
据说“秃老婆画眉”也是丑,看来眉毛与头发还有点联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