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里的思念
中秋月圆时,月饼似乎也成了我们聊话的主题。在文人墨客拿月饼说事,借以抒发、排遣心中情怀之时,商家也早把月饼作为当前营销策略的主攻方向。月饼早已没有了以往的淳朴,已经变得越来越娇小,越来越高贵了。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月饼,它都能勾起我对往日的回忆,都能激发出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小时侯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平时里是不敢奢望有月饼吃的,站在商店的橱窗旁,看到里面摆放整齐的月饼,似乎已经闻到烤得焦黄的月饼所散发出的油香,垂涎欲滴的我也只能望饼充饥了。记得那年中秋节的傍晚,看到妈妈提着从位于西河路口的“西河南北货商店”买回来的月饼时,我们几个孩子都是高兴地欢呼雀跃,我感激地只想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说:“现在不能吃,晚饭后,等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再吃。”
那时的月饼不象现在这样“小巧玲珑”,个头比较大,且品种也就“椒盐”、“五仁”、“豆沙”等数种,不过很便宜的,大概也就几毛钱一块吧。就是这样,我家平时也决不会买它吃的,即使是中秋节,我们每个孩子也只能吃到半块而已。妈妈很公正地用刀将月饼切成二分之一块,然后让我们几个孩子自己挑。我又想吃“椒盐”的,又想吃“五仁”的,于是我灵机一动,自己将手中的半块“椒盐”月饼再切成两份,然后再和弟弟手中的“五仁”的交换,弟弟可不傻,他当然是拿自己的半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和我换了。当我吃到一小块香喷喷的核桃仁时,还欣喜地把嘴张开让弟弟看。弟弟也只能很羡慕地盯着我看了,谁让他和我交换的呢?
妈妈说:“你们别光顾自己吃了,把这块月饼给隔壁的邓爷爷送去。”说着就把一块用油纸包着的月饼递到我手上。隔壁邓爷爷一人居住,老伴几年前已经去世,子女都在外地,“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必邓爷爷此时此刻一定也在思念他在外地的子女吧。借这月饼之圆,也祝愿他早日和子女团圆。大概是平时一人居住的原因,这个老人的脾气很古怪,也比较孤僻。我觉得他很可怜,但又有些怕他。当我推门进入他家时,他正在独自一人喝着小酒,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他的身影,只灯孤影的显得很是悲凉。当我把那块月饼放在他桌上时,我看到他紧锁的眉头立即舒展开来,这时的我觉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当我们还在不依不饶地舔着纸上的月饼屑时,妈妈早坐在旁边纳起鞋底来。这时我才发现,当我们几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吃着月饼时,妈妈竟一点也没有沾边,她连月饼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仅剩的一块也被送给隔壁邓爷爷了。
我说:“妈,你怎么不吃啊?”
妈妈很平淡地说:“你们吃就行了,我不怎么喜欢吃。”
望着妈妈瘦小的身影,我心里觉得酸酸的。爸爸在永兴县城工作,平时很少回家,即使偶尔回家,家务事是不怎么做的,所有家务事的重担全部落在妈妈瘦削的双肩上。妈妈除了在学校上课,还要很辛苦地维持着这个家。这不,还在中秋就想着春节了,她要赶着给我们几个孩子每人做一双新鞋呢。现在的人家哪有自家做鞋子的啊,可那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们穿的鞋子基本上都是妈妈自己做的。看到妈妈千针万线的、很费力的纳着鞋底,还不时把针放在头发上摩擦几下,我心里不禁充满了对妈妈的敬意。她哪是不喜欢吃月饼啊?她分明是在省给我们孩子吃啊!在妈妈淡淡的那句话里,我分明是看到了一个母亲无私而又慈爱的心。
现在妈妈已经老了,我们也早已为人父、为人母,可是妈妈的善良、无私、慈爱的品质却影响了我们一生。我们也会象妈妈当年对待我们一样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更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老人。今年的中秋节又快要到了,尽管妈妈血糖偏高,甜食不宜多吃,但我还是要买些新鲜月饼给她送去,因为这简简单单的几块月饼不仅凝聚了一个母亲的母爱,还浓缩了一个子女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通传奇jjj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